目前分類:講道篇(請用台語語法閱讀) (100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日期:2012/01/29    光和
經文:詩篇111

有句話說「眼睛是靈魂之窗」。意思是說:我們的眼睛所看見的,我們的眼光,就是我們的生活最重要的關鍵。
有間公司要擴展賣場去到非洲,這間公司賣的是運動鞋。他就派2個業務員個貸1000雙鞋子去那裡試賣,要看看那裏的市場怎麼樣。

Eng 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日期:2012/01/23    光和(新春)
經文:詩篇23篇

新年恭喜!在新的一年的開始,我們一起敬拜上帝,要領受從上帝來的祝福,這是很好的事情。
所以我們今天用詩篇23篇做我們一年的開始。
盼望,在新的一年當中,我們就像是第一節告訴我們的:耶和華是我們的牧者,我們都沒欠缺!
在哪些部分沒有欠缺?

Eng 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日期:2012/01/22    光和
經文:詩篇62:5-12

我從小就喜歡看小說,到高中的時候,開始喜歡看武俠小說,特別是金庸寫的。
他寫的小說,我全部都看過。其中最喜歡的主角,就是「嘯傲江湖」的令狐沖。
他本來在華山派學華山劍法,武功平平。後來在山上遇到劍魔獨孤求敗,教他獨孤九劍,突然變得很厲害。
被誤會是不是偷了武功祕笈。只好離開華山。

Eng 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日期:2012/01/15    光和
經文:詩篇139:1-6、13-18

兄姐平安!不知道昨天睡得好嗎?昨天選舉的結果,跟我們期待的有沒有一樣?
我們不必覺得非常失望、或是覺得特別高興,事實上,我們的國家前途是在上帝的計劃之中,而這位總統、或是立委,也只是我們國家歷史當中的四年而已;

Eng 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經文:詩篇72:1-7、10-14

1/14就要選舉了。三個候選人,一定會有一人選上。
這位可能是我們所選之人,那麼,那一天,我們會很高興;但也可能不是我們所選之人。
那麼,到時後我們會怎麼樣反應?生氣?詛咒?覺得將來無盼望?
今天的聖經節,詩篇72篇,是大衛年老,他的兒子所羅門要繼承他做王的時,大衛替所羅門的祈禱。
大衛的祈禱包括二個部分:
第一、他祈禱上帝,將公義、公平賞賜給新任的王。
一個國家的君王,用公義、公平的標準,來作判斷、做決定,這才是國家的福氣。
國家的君王有沒有公義、公平,跟國家、人民有什麼關係?
首先,我們必須要知道,國家、社會,就是生命的共同體,是每一個老百姓生活在一起。
既然「大家一起生活」,就需要有一套標準,讓大家可以照著知道,並且照著去做,才不會造成生活上的不方便,或者造成傷害。
比如說,在我們的生活當中,我們有一套交通規則,每個人從小就開始學習認識交通規則。
最簡單的就是「紅燈停、綠燈行」。除了交通規則,我們還有法律、規則等等。
公義公平跟這些規則有什麼關係?平常都沒什麼關係,一出事情,關係就大了。
比如說,有人開車闖紅燈,造成別人受傷,警察來處理,我們會期望他怎麼作?
當警察按照規矩/照規則來辦理,這就是公平公義。
照規矩有沒有很簡單?
要辦理平常的普通人,照規距很簡單。
這個開車的人,若是全世界最有錢的人,他拿出一疊的錢,給警察,叫他「省事事省」,有沒有可能?
這開車的人,若是議員、立委或是黑道,他把他的身份拿出來,「你去探聽看我是誰,你敢辦我我就讓你好看」,有沒有可能?
這開車的人,若是跟警察有交情、是如兄弟般的好朋友,他向警察拜託,「當作沒看到」,有沒有可能?
如果警察因為種種的原因,放他過,這件事情不處理,那麼,這個開車的人,他可能下次還會一樣隨便開車、闖紅燈,又造成別人的傷害。
如果警察放他過,對那位受傷的人,豈不是一個非常不公道的事?
反過來看,若是這個被撞、受傷的人,有錢、是議員、有交情,那麼,這件車禍的事件,會不會就算了?
他們會叫警察好好辦,該怎麼辦就怎麼辦,會好要辦嚴重一點,給對方一點教示。
我們在連續劇裡面,常常可以看見這種劇情。
這是不是公平公義?那麼,什麼才是公平公義?
簡單來講,就是「照規矩來」。
不管是交通規則、或是買賣、經營、開發、在整個的國家當中,若是已經有規則的、有法律規定的,不要看錢、看勢力、看交陪,只有:照規矩,該怎莫做就怎摸作,這就是公平公義。
第三節說,「大山欲因為公義互百姓平安,山仔也欲按呢。」

舉例,省略,真的寫出來會被告...


大山欲因為公義互百姓平安。--照規矩來,人民才能夠得到平安。
因為照規矩,公平、公義,是這麼重要的事,所以大衛懇求上帝,將公平公義賞賜給新任的所羅門王,讓他可以用公平公義作判斷的標準,來使上帝的百姓,生活得到平安、順利。
當這樣的時,所羅門王所做的,就親像是雨水潤澤土地,使百姓可以安居樂業,得到百姓的尊敬、每個人都愛他繼續做他們的王,好像古代對皇帝呼喊「萬歲萬歲萬萬歲!」祝福他得到長歲壽。
大衛替所羅門王祈禱的第一項,是求上帝給他公平、公義審判、做決策的能力。
第二項,則是求上帝,給所羅門王一顆「會憐憫社會中的困苦人的心」。因為這與國家的力量,是非常有關係的。
以前,世界有兩大強國在對抗,就是蘇聯跟美國。這兩個國家都有世界最新進的核子武器,可以互相控制。是二次世界大戰以後,世界上最強的兩個國家。
蘇聯是由15個國家組成聯合政府,他們積極發展武器、軍力。
他們非常注重工業,但是,只注重跟國防有關的工業,跟人民生活相關的工業,比如罐頭加工、紡織、作印刷、做醫藥用品等等這些他們就不去做。所以人民的生活很艱苦。
蘇聯的政府也推動集體農莊
造成嚴重的飢荒。
當蘇聯政府解散之後,這個世界上強大的國家,並沒有因為他們的武器,繼續強大;
反而因為百姓的生活困苦、饑荒,成為15個弱小的國家。
蘇聯就是一個活活的例,讓我們看見,一個國家的力量,不是在於武器多發展、阿兵哥人數多少。
而是在於,國家當中,最基層的老百姓。
若是,一個國家裡面,沒人饑餓、沒人困苦,沒人受到欺壓,每一個人都是富足的、快樂的,那麼,這個國家就是一個強盛的國家。
但是,要國家裡面每個人都富足,需要國家的君王的眼睛,要看得到基層百姓的需要。
君王要看見百姓沒錢,喪鄉的時,王要幫助百姓,讓他們可以有工作、有收入,解決他們經濟的問題。
君王要看見百姓生活沒有依靠的時,特別古時候的寡婦、孤兒,在當時的社會,他們沒有賺錢生活的能力,國家就要成為百姓的依靠,照顧這些無依靠的人。
君王要看見沒錢沒勢的人,受到有錢有勢的人的壓迫、欺壓的時候,國家要出來替他們主持公道,替他們維護他們的權益。
做一個君王,要看這些社會基層的百姓的生命,看作重要!
這就是大衛所講的,一個君王的憐憫的心。
當君王用這樣照顧他的百姓,整個國家就會強盛起來。
就會像聖經裡面所寫:有他施的國王來進貢、有示巴、西巴的王來獻禮物。
這是一個強盛的國家的王,才會有別的國家來降服他、尊敬他。
大衛知道這款的道理,他也期望以色列將來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,所以,他替所羅門王祈禱,不是要他發展軍力、而是求上帝給他一個憐憫基層百姓的心,以及行動,整個國家才會成為真正勇壯、強盛的國家。
兄姐,1/14總統的選舉,我們不知道誰會當選。
但是,不管是誰當選,我們都需要像大衛替所羅門祈禱一樣,替我們新的總統祈禱。
懇求上帝,給新的總統能曉的用公平、公義來做判斷、做決策,使我們的生活、我們的社會,因為公義、公平,得到平安、順利。
也懇求上帝,給新的總統一個憐憫百姓的心,以及幫助百姓的行動,使我們每個基層的百姓不再饑餓、有依靠、得到應得的權利。
使我們的國家,成為一個國泰民安、勇壯強盛的國家。
願上帝通過新的總統,來祝福我們。

Eng 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經文:詩篇8

新年恭喜!今天是2012年的第一天,我們一起敬拜上帝,迎接這新的一年的來到。
今年,可以說是充滿許多變數的一年。
自從去年開始,就有很多聲音告訴我們,世界末日就是在2012年,也就是今年,我們已經走入這一年了,將來會怎麼樣?
在不久之後,1/14有總統與立委的選舉,現在已經到了最後的階段,每天電視上非常熱鬧。到底誰會當選?
當選之後,我們的國家會變得怎麼樣?我們的生活會變得怎麼樣?
當這些變數放在我們的面前,我們心裡會不會擔心?
最近看見一篇文章,是一位張文亮教授寫的,他在大學裡面教水利工程的課程。也就是偏向於環境保護的方面。
他寫說:有一天上課,一個學生問他:老師,台灣的未來會怎麼樣?
他從這個學生的問題中發現,這群大學生,對台灣的未來充滿非常大的焦慮。
不知道我們是不是也這樣。
我們今天要通過詩篇第八篇,來看上帝在新的一年,對我們所說的話。
第一、當我們覺得擔心、煩惱、焦慮的時候,請我們抬頭往上看。
當我們抬頭的時候,會看見什麼?
天空、白雲、日頭、飛鳥、月亮、星星、高山、大樹......
這些東西,豈是我們搭火箭,飛到天上,把太陽裝上去,把月亮裝上去,再裝一個定時器,然後日頭、月亮就會按時間點亮/熄滅?
這些東西,都不是人的能力可以去做出來的。
這些東西,從哪裡來?都是上帝創造的。
這表示,上帝,是一個有能力的上帝;上帝的能力,是我們所想像不到的大。這位上帝,是我們的上帝。
另外,我們也看見,上帝的口說出的話,就成為能力、氣力,創造了我們抬頭所看見這一切大自然。
而這個大自然,是為著我們的生活來預備的。
有出日、有下雨,使土地得到培養,菜蔬、五穀可以生長。
有夏天、有冬天,使土地重新得到氣力,在新的一年,繼續生長各種我們所需要的食物。
有月亮可以在晚上照亮,能看清道路;有星星可以指點方向,使晚歸的人不會迷失方向。
這位創造萬物、有大能力的上帝,祂同時是照顧人類的生活需要、替人類預備的上帝;這位上帝,他是我們的上帝。
上帝對人的照顧,不只是在大自然,她「超越萬事、運行在萬事」,上帝對人的照顧,也在我們的命運、我們整個國家、社會的運作之中。
在以弗所書1:11說到,上帝是「趁家己的旨意,行做萬項有的」。
意思是,萬項事的運行、萬項事的進展,是按照上帝的意思,是上帝在掌握的。
箴言21:1也講:「王的心在耶和華的手中,親像水溝照伊的所愛破互伊流。」
意思是,一個君王、一個總統的心思意念,也是上帝在那當中運行、感動。
不管是國家、社會的變遷、或是君王、總統的決策,都有上帝在當中掌權、運行。這個上帝,是我們的上帝。
當我們面對新的一年,有不安、有擔心的時候,請我們抬頭往上看。
我們要看見:我們的上帝有大權能、大氣力,我們的上帝真愛我們,祂在照顧我們;我們的人生在上帝的手中,我們不必擔心。
另外,當我們不安的時候,也要請我們照鏡子來看。
當我們照鏡子時,看見誰?就是我們自己。
當我們看見自己,你有什麼感覺?覺得自己很帥?很美?很喜歡自己?討厭自己、覺得自己很差?
我們怎麼看自己,很多時候,這個眼光會受到我們的文化、家庭、或是社會價值觀給影響,所以,大部份時候,我們的眼光是不准的。
最準的,應該要回到創造我們的上帝面前,當上帝創造我們的時候,他對我們這個「成品」,他怎麼說,才是最正確的。
上帝怎麼看我們?第5節:「祢互伊比天使厘仔卡輸,閣賞賜伊榮光、尊貴做冕旒」
上帝創造我們,給我們很尊貴的身份,我們因為成做一個人,我們就是有價值、寶貴的人。
上帝不止給我們尊貴的身份,也將重要的責任交托在我們的身上。
第6節說:「祢設立伊管理祢的手所造的,下萬物佇伊的腳下。」
上帝要我們管理、經營他的手所造的萬物。
因為這樣,我們有各種不同的才能,有的人會建築、會開車、會設計、會製作、會管理、會計算等等,
這些才能,每一個都很重要,都是為著要使我們的社會,因為有這些才能,可以更周全、更好。
剛剛我們說,那位大學生問教授:台灣的未來會怎麼樣?
這個教授想了一下,說:「台灣的未來,是大有希望。而且往前一看,前途是一片明亮。」
全班一片嘩然,紛紛說道:「為什麼?為什麼?…」
教授慢慢地說出答案:「因為有我在!」
那學生問道:「老師,為什麼有你在,台灣未來就有前途、有希望呢?」
教授說:「台灣像是一幢房子,你們看到房子大門有點斜,窗戶破幾片,屋簷破幾角,屋頂的瓦也爛幾片。你們不 要慌,不必擔心房子的安危。房子裡面還有幾根柱子,站得非常穩。只要柱子不會倒,房子還不會倒。至於我,我就是裡面的一根柱子啦~」
有個同學又問道:「老師,你怎麼知道,你是一根柱子?」
教授說道:「因為,我在專業,與愛你們的事上,深深的委身。二十年來,都站得很穩。對你們而言,我是路邊的一盞燈,你們是路過的行人。你們剛好經過我身邊, 我就為你們照亮前面的一點路;你們累的時候,還可以靠著燈柱休息,而後往前走。不過,若有一天,你們聽說,我這根燈柱漸老舊,在傾倒。你們要記得,千萬不 用回顧,不用回頭來扶持。」
「為什麼呢?」許多同學一起問道。「因為你們已經成為新的燈柱,照亮你們週圍的人。當我站在這裡,似乎已經遠遠地看到,未來的台灣有更多柱子矗起來,台灣的前途將會一片明亮。」我望向窗外說道。
這個教授在講什麼?我們每個人就是國家、社會的柱子,當我們在自己的工作、家庭上盡忠、負責任,我們這根柱子就豎得穩固。
我們的國家、社會當中,有越多豎得穩的柱子,我們的生活就有越多的安定、順利。
兄姐,新的一年開始,請我們著抬頭看,上帝用大權能照顧我們、與我們同在;
同時,也請我們常常照鏡子,看見這個上帝也看作尊貴、有價值得自己。
要更加提醒自己,上帝給我們每個人在家庭、社會上,有該付的責任。
上帝要我們管理、治理萬物,就是要我們使用自己的才能,在自己的工作、家庭上,盡忠、打拼。
當我們盡忠在本分,對於新的一年,這個充滿變動的一年,我們就不用擔心。
因為我們就是社會的堅固的柱子,我們要成為整個社會的祝福,而我們的上帝,祂要用祂的權能、氣力,保守、帶領我們,平安來向前。

Eng 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經文:以賽亞書52:7-10

兄姐平安!聖誕恭喜!
今天是聖誕節,我們紀念主耶穌誕生的日子,所以我們有報佳音、有聖誕聚餐。來慶祝這個歡喜的日子。

聖經裡面的耶路撒冷,他們也跟我們一樣,歡喜唱歌。為什麼呢?
因為有個人,他是一個專門城市與城市之間、國家與國家之間,傳報消息的人,他為著以色列百姓,帶來一個大好的消息:
這個消息就是:你們的上帝做王啦!
上帝做王,對以色列人有什麼意義?
我們要知道,當時的以色列人是在國家滅亡、被巴比倫統治的情況之下,那時候,他們的王,不是大衛的子孫,而是巴比倫人。
他們為什麼會亡國?被巴比倫統治?因為他們犯罪,反背上帝,的結果。
所以,這個報消息的人,報告說:你們的上帝做王啦!對以色列人來講,有兩個重要的意義:
一:安慰--對以色列人來講,他們的國家亡國,就好像是他們被上帝棄捒一樣。
好像小孩子做錯事,被世大人受氣、不理他一樣。
對那個孩子來講,心裡會覺得很害怕。一直要等到世大的生氣過去了,原諒小孩,再次接納他,小孩心裡才會得到安慰。
以色列人也是一樣。當上帝再次做他們的王,就是代表上帝對他們的生氣,已經過去了,上帝願意再次把他們聚集在祂的翅膀下,接納他們、保護他們、照顧他們。
上帝的接納,使以色列人的心裡,得到安慰。
他們不再是孤兒,而是被上帝的接納的、被上帝疼愛的、照顧的。
二:救贖---上帝做王,在實際上,就是把以色列人從原本,受巴比倫的統治,變成,受到上帝的統治。
他們的王要怎麼改變?就是國度的改變。
好像過去,他們的列祖出埃及的時候,上帝把他們從埃及的統治底下,帶出來,成為自己的百姓一樣。
現在也是,要把他們從巴比倫的統治底下帶出來,救出來。
這種改變,是一個實際的行動,叫做「救贖」。
因為這樣,以色列人歡喜聽見這個大好的消息,他們出歡喜的聲、相及唱歌,好像我們今天歡喜、唱歌讚美一樣。
我們歡喜耶穌降生,因為上帝將他的獨生子賞賜給世間,他要做世間的王。這對我來講,也有2個意義:
一:耶穌帶給我們安慰:
耶穌的出世讓我們知道,在這個世界上,有一個神,他沒有條件愛我們、他接受攏總的我們
我們是受主耶穌接納的,受耶穌照顧、關心的人。
通過聖經我們也知道,我們的主耶穌,現在在上帝大旁,在那裡替我們祈禱。
特別當我們覺得艱苦、無伴的時,其實耶穌都在替我們禱告,我們不孤單。
我們的人生,有耶穌陪我們一起行,不管順境、逆境,我們都不孤單。
我相信,主耶穌給我們心裡很大的安慰。
二:耶穌救贖我們:
耶穌的出世,就是為著要將我們,從犯罪黑暗的世界的統轄之下,遷徙到上帝光明的國度中。
所以,他用上帝的道理傳講給世間人聽,上帝的話成為我們生活的準繩、頭前的燈、路上的光。
祂也用祂的生命,成為贖罪祭,使我們脫離罪惡的捆綁,犯罪的結果,成為上帝的百姓,有份於上帝永遠的國度。
因為這樣,我們每年用歡喜、用詩歌慶祝,紀念、感恩,我們是被接納、被愛、被安慰、被救贖的一群。
此外,也要成為那位「報好消息、傳和平、報福氣的好消息、傳救恩的人」,用我們的生命見證,將主耶穌的好消息分享出去,讓這個冷淡、空虛的社會,有更多人,心靈得安慰、生命得救贖。

Eng 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經文:路加福音1:47-55


兄姐平安!我們有沒有聽過彌賽亞這個詞?我想應該都聽過。
特別到了聖誕節期,在許多聖誕的詩歌當中,或是經文當中,都會用到彌賽亞這個詞。
它是希伯來文,我們舊約就是用希伯來文寫的;我們根據希伯來文的讀音,把這個翻譯作彌賽亞。
不過,我們新約聖經,是用希臘文寫的。當希臘文遇到希伯來文的彌賽亞這個詞,就按照他的意思,把它翻譯作「基督」。
所以,彌賽亞就是基督,這兩個詞,是同一個意思,就是「受抹油的」。
什麼樣的人是受抹油的?就是上帝所特別揀選的人,一個是君王,一個是祭司;
上帝在百姓中,特別揀選他們,將油倒在他們的頭上,通過這樣,給他們從上帝來的權柄,來成為君王帶領百姓,或是成為祭司服事上帝與眾人。
但是,彌賽亞,是一個很特殊的人物。他是上帝對以色列百姓特別的應允。
上帝應允以色列百姓,要賞賜他們一個彌賽亞,一個受抹油者,來帶領他們脫離罪惡、離開黑暗的所在。
上帝會這麼講,原來是當時,以色列人因為犯罪、看輕上帝的律法、反背上帝,致使到上帝將他們交給巴比倫人的手。以色列被巴比倫給滅國了。
巴比倫王把他們捉到他們的國家,讓他們在那裡當奴隸、做苦工。
他們在這種家破人亡、離鄉背井的情況之下,深深體驗到:自己對上帝的虧欠,在那裡懊惱、反悔。
以色列人被捉時,就是活在自己的犯罪的結果當中,他們也活在黑暗、看不到將來希望的日子裡。
在這個情景之下,上帝應允以色列人,將要賞賜他們一個「彌賽亞」,要帶領他們離開罪惡,要給他們看見大光、看見將來人生的希望。
所以,攏總的以色列人都在等候,等候上帝的時間到,等候這個彌賽亞的出現,要拯救他們的國家、拯救他們的百姓,不再受到巴比倫人的統轄;甚至後來經過波斯、羅馬的統治,他們還在等候這個彌賽亞的出現。
因為這樣,我們可以想像,以色列百姓已經等候幾百年以後,當天使對馬利亞講:
「妳得著上帝的恩典,今你欲懷孕生子,著給伊號名叫耶穌。伊欲做大,稱作至高者的子;主上帝欲用伊的祖大衛的位互伊。伊欲做王佇雅各的家,到代代;伊的國也無窮盡」
這些話的意思是:彌賽亞要出生了!上帝從古早以來所講的話,現在要成就了!我們想,馬利亞會是多麼歡喜。
天使後來接下去講的事,更加互馬利亞覺得奇妙:
馬利亞問他:「我尚未嫁人,怎樣欲有此個事?」
天使說:「聖神欲臨到你,至高者的權能欲致蔭你,所以對你生的欲稱作上帝的子」
按照人的想法,以及過去歷史的經驗,上帝揀選君王的時候,挑選的是生作英俊、比眾人更高的掃羅,或者是,敬畏他的大衛。
照這樣看,上帝要差派的彌賽亞,可能是出世在家境不錯、知識學問不錯、信仰也不錯的家庭當中,等這個孩子長大,再通過一個抹油的儀式,來正式將他介紹給以色列人,讓所有的人,都知道,這位,就是上帝所應允的彌賽亞,要來拯救他們國家、百姓的君王。
但是,天使卻說:這位彌賽亞,不是某個好額人的子,不是某個祭司的子孫,而是,上帝的子。
上帝要親自差派他的子,來成為彌賽亞,拯救他們的國家與百姓。
這是比好,還要更好的消息!
好親像:我們要去找一個待遇真好、我們很期望的工作;應徵之後一直等,都沒有消息。突然間,在我們無打算的時,公司打電話來通知:叫我們下禮拜去上班!
而且,薪水比原本的按算,還要再加2倍。
那種久久等候,終於得到好消息,又加上薪水家2倍!「好,又更好」那是使人非常歡喜的!
所以,馬利亞心內非常的歡喜,激動。
當然,第一個原因是彌賽亞要來了!
更是,她在這件事情當中,他看見上帝要拯救以色列人,是超越過人所想得到的。
人所想的,是一個優秀的人才,但上帝,卻是派他的兒子來作。
而且,上帝並沒有找一位家境很好的婦女,通過他來生出耶穌,而是找馬利亞。
一個非常普通、沒有背景、靠山,一個跟我們一樣普通的女孩。
因為這樣,馬利亞講「上帝看顧女婢的卑微」又說「有權能的為著他做大的代誌」。
第二、馬利亞在這首讚美的詩歌當中,有講到上帝要通過彌賽亞,用祂的法度來治理世間。
上帝的法度是什麼?就是彌迦書6:8所講的「人啊!他曾指示你什麼是好。耶和華愛你什麼?獨獨愛你行公義、心存憐憫,謙卑及你的上帝相及行。」
而我認為,一個願意遵照上帝的法度來行的人,他必需要是一個敬畏上帝的人。
只有對上帝,心內有敬畏,他才會將上帝放在眼裡,會把上帝的法度放在心裡,盡力來遵守。
反過來說,「不信斗」的人,其實就是心裡驕傲;看自己比上帝更傲。
敬畏上帝的人,上帝憐憫他們;心裡驕傲的人,上帝趕散他們。
聖經說「到代代」,意思是:這就是上帝的原則,永遠都不改變。
所以,在52-53節,所講的就是這個:
若是有權能的人,眼中沒有上帝,所行所做不照上帝的法度,那麼,上帝要將他從原來的高位,把他lut下來。
若是一個有錢的富人,他的眼中沒有上帝,所行不照上帝的法度,那麼,上帝要使他到於人生的最後,什麼都空空。
總是,若是卑微的人,他敬畏上帝,遵照上帝的法度來生活,那麼,上帝要憐憫他,要使他步步高陞,越來越有發展。
若是一個貧窮的人,他敬畏上帝,遵照上帝的法度來生活,那麼,上帝要憐憫他,要改變他的經濟狀況,使他不只吃飽,而且,是用好物互他吃到飽。
彌賽亞來到世間,主耶穌降生,也是在告訴我們,獨獨愛上帝、又要愛人如己。就是彌迦書所講的「行公義、心存憐憫,謙卑及你的上帝相及行。」
這是上帝的治理世界的原則,這個原則,萬世代都不會改變。
第三、在這首詩當中,彌賽亞的出世,也看出上帝是信實的上帝。
也就是說,上帝所講過的話,他不會改變。不管時間過了多久,上帝會遵守他說過的話。
創世記17:1-8,在這裡講到「我是全能的上帝,我及你立我的約;6我欲使你的後裔極其多,國度對你來立,君王對你來出;最後說『我抑欲作他們(你的後裔)的上帝』
上帝做亞伯拉罕,以及他的子孫的上帝,他並沒有因為時間過很久了,就將這件事情忘記了。或者是說,時間經過久了,這個約,就失去效果。
在以色列的歷史中,他們經常犯罪、也因為犯罪來惹上帝的生氣,總是,上帝對他們的憐憫仍然沒有減少。
上帝一次一次赦免他們,一次一次帶領他們離開困苦的景遇,都是因為,上帝跟亞伯拉罕所立的約:他要作亞伯拉罕及他的後裔的上帝。
因為這樣,在以色列亡國之後,上帝應允要有一個彌賽亞,來拯救以色列百姓。
雖然這個應允經過很久,好幾百年,總是,今天,通過馬利亞,上帝的應允要實現。
上帝沒有忘記他向亞伯拉罕所講的話;上帝也沒有忘記他在數百年前對以色列人所講的話。
上帝所講的,上帝會遵守,他是信實的上帝。
兄姐,主耶穌就是彌賽亞。當我們紀念耶穌的降生、我們稱呼耶穌是基督的時候,都告訴我們這首詩歌所講到的三件事:
1.我們看見,上帝所做的事情,上帝做事情的方法,經常是超過我們人的頭腦所想象得到的。
2.我們也看到,上帝治理世間的原則,就是敬畏他的,祂憐憫他們;心志驕傲的,祂趕散他們。
3.我們也看到,上帝是一位信實的上帝,他是講話算話的上帝,不管時間經過多久,上帝都會在祂的時間計劃中,成就祂所講的話。
這樣的看見,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與提醒?
我們會不會經常,因為事情的進行、發展,跟我們所設想的不同,就埋怨上帝、已為上帝沒有照顧我們?
我們會不會忘記上帝的原則,按照自己的意愛去做事,卻一直覺得怎麼作、怎麼努力,都無法有突破?
我們會不會等候上帝的作為等了很久,久到以為上帝忘記我們,然後開始覺得對人生無盼望?
兄姐,我們的上帝,他是我們的天父,他愛我們,甚至願意把自己的兒子送給我們。
他對我們的計劃,是超過我們的頭腦想得到的--我們需要給上帝空間,容許上帝行我們不曾看過的大事。
我們也需要給上帝時間,容許上帝在他所定著,最適當的時機,來替我們行大事。
總是,不要忘記,上帝已經指示我們什麼是好,上帝要我們什麼?獨獨行公義、心存憐憫、謙卑與我們的上帝相及行。
也就是盡心、盡意、盡力疼上帝,也要疼厝邊親像自己。
這是上帝的法度,我們存敬畏的心,照法度來行,上帝憐憫敬畏他的人,到代代。
盼望這首詩,成為我們的祝福。

Eng 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經文:帖撒羅尼迦前書5:16-24


兄姐平安!隨著待降節的蠟燭,一週一週漸漸點亮,我們知道聖誕節,越來越接近了。
同時,隨著一年一年過去,我們看到最近幾年,許多的天災、許多的社會動盪,也可以體驗到,耶穌再來的日子快要來了。
在這款的情景之下,我們上週講到,著慇勤,通使我們無瑕疵、無通嫌,安然見到主耶穌的面。
就是要我們在信,加添好德;在好德,加添智識;在智識,加添樽節;在尊節,加添吞耎;在吞耎,加添敬虔;在敬虔,加添疼兄弟;在疼兄弟,加添疼眾人。
我們殷勤於這個事,要使我們多結果子,來入於上帝的國度。
今天的聖經,用另一個角度,告訴我們,在主耶穌要來以前,我們著怎麼樣過世間的生活。
第一、就是16節所講的:「著常常歡喜」。
我們每個人都想要每天快快樂樂過日子,其實不需要聖經教我們這麼作,我們都會自己在生活裡面,找出使自己歡喜的事情做。
所以,有人通過看電視、看電影、看表演,來使自己快樂。
有的人,玩遊戲、去唱歌、去旅遊、去逛街、買東西、聊天、黨伴。
有的人會去做一些刺激的、冒險的事情。
有的人是看到他的成就,包括金錢、地位、所擁有的物質的東西,他會覺得很快樂。
我們會要用各種方式,讓自己過得快樂歡喜。
但是,通常,這些快樂,並不會久長。
遊戲玩完,快樂就結束了;電視看完,快樂就結束了;賺了很多錢,然後又覺得不夠多,快樂也結束了。
要怎麼樣才能夠「常常歡喜」,讓這個歡喜,一直充滿在我們的心裡?
首先,我們要知道,「歡喜」這個心境,是聖靈的果子,這在加拉太書5:22有講到。
也就是說,我們沒有辦法靠自己,長時間維持在歡喜的狀態中。
或許現在我們的心裡是歡喜的,但是,等一下踢到石頭,痛了,歡喜就消失了,心境變成生氣、懊惱等等。
所以,我們要能夠長時間,心中有歡喜,是需要聖靈的幫助,需要聖靈的能力,幫助我們,在各樣的情境中,都能夠歡喜面對。
聖靈要怎麼幫助我們?
有兩個方法:頭一個、17節講的:「著祈禱無息」。
祈禱,就是向上帝講話。當我們向上帝講話的時,才是跟上帝有往來,有關係。好像我們跟親人、朋友講話一樣。
祈禱無息,就是說,我們需要常常連結於上帝,跟上帝有關係;這條連結的線,不要斷掉。
但是,祈禱不是念經。不是用嘴巴唸一些固定的台詞,心裡在想著雞腿、炒米粉等等。
祈禱,是要用誠心,也就是說,要在上帝的面前,「坦白講」。
生氣也坦白、著急也坦白、愁煩也坦白、歡喜也坦白。
將我們真正的想法、感受,向上帝坦白;當我們坦白講的時候,我們就會經驗到祈禱的力量。
這個力量不是我們用嘴巴念一念,變魔術出來;而是,通過坦白,上帝要透過祈禱,讓我們的心可以開闊。
心肝若開,歡喜才有辦法放在心裡。
所以要常常歡喜,第一,就是要「祈禱無息」
第二個、著凡事感謝。
感謝,我們都會。我們會為哪麼款的事情感謝?我們喜歡的事。
但是,聖經寫的是「凡事」感謝。
「凡事」,就是一切的喜歡的事,加上一切的我們不喜歡的事。--不管遇見喜歡的事、不喜歡的事,都要感謝。
為什麼?
首先,一件事情是「好或歹」,是按照我們的感覺、自己的意愛,來決定的。但是,我們覺得歡喜意愛的,不一定是好,覺得的不喜歡的,也不一定是歹。
比如,現在的小孩都很有主張,要穿什麼衣服都自己決定。
若是這種天氣,他想要穿短裙、小洋裝,他覺得這樣很漂亮;我們會讓他這麼穿嗎?為什麼?因為知道,他這樣穿會感冒。
所以我們會強迫她穿上長褲、穿外套。
這個小孩意愛的,就是小洋裝,這對他看起來,才是好的事;現在被強迫穿上的,他他不喜歡。所以,對他來講,他遇到的是「歹事」不是好事。
可是我們都知道,若真正按照他愛的,穿上小洋裝,這才是真正的歹事。
我們站在大人的立場,可以看清楚,小孩子想要的,跟他真正需要的,有時候是不同的。所以,我們會對他好的事情,來強迫他,讓他得到真正的好。
可是,孩子的感覺,會覺得不喜歡、覺得討厭,覺得遇到歹事。
我們跟孩子眼光、立場的不同,就好像是上帝跟我們的的眼光、立場不同一樣。
有時候我們覺得好的事情,若真的繼續下去,對我們會有損害;因為上帝疼我們,所以他阻止我們繼續下去,免得我們受到更大的艱難。
因為這樣,聖經說,「凡事感謝」。
當我們遇見順利、一帆風順的時候,我們感謝上帝;因為我們看見上帝的祝福與保守。
當我們遇見阻礙、遇到失敗、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,我們也感謝上帝;因為上帝阻擋這些,也是對我們的祝福與保守。
當我們會曉「凡事感謝」的時,不管是什麼事,都不會影響我們心中的歡喜。
在耶穌尚未來以前,我們用祈禱、用感謝,使聖靈放在我們心中的歡喜,可以常常佇的,用歡喜的心來面對每一天。
第二、我們在世間的生活,需要有「聖靈的感動同時加上先知的話」,使我們知道什麼是上帝所歡喜的。
聖靈,就是真理的神。
約翰福音14:26「保惠師就是聖神,父佇我的名所欲差的,伊欲將一切的事教示恁,閣欲互恁記得我一切所給恁講的」
約翰福音15:13「真理的神來,伊欲導恁入佇一切的真理」
這樣講起來,聖靈的感動,不是什麼三天地外的想法,而是將耶穌的教示,提醒我們。讓我們的心裡明白,使我們記起來:什麼是真理。
而先知的話,所講的,就是舊約聖經,上帝通過先知,對祂的百姓的教示;上帝所講的話。
聖靈將主耶穌的教示提醒我們,而舊約的先知,將上帝的話讓我們知道;這兩個,我們都要看重,不只看重,還要去行。
因為這就是我們在世間生活,人生的地基。
好親像蓋房子的時候,地基是很重要的。地基若有在,房子才會穩、會勇。
耶穌也講過一個比喻:若是聽到祂的話來行的,就好像一個有智識的人,把房子蓋在石磐上,不管下雨、吹風、大水到,房子都不會倒;但是,若是聽到他的話無行的,好像憨人把房子蓋在沒有地基的沙土上,下雨、吹風、大水到,房子就要倒下去,而且,倒得真傷重」
我們成為基督徒,特別是長老教會的基督徒,我們從主日學開始,聽聖經故事、讀聖經、後來參加團契、聽講道,我們知道很多聖經的話。
知道,很重要;但是知道,而且去做,這更重要。
在我們的生活中,有些事情,該做或不該做,聖靈會提醒我們,我們的心裡,會想起聖經的話。
但是,我們要不要按照所想到的,聖經的話去做,其實決定在我們自己。
今天的聖經提醒我們,不要「拍熄」聖神的感動,不要看輕先知的話;要我們慎重,來作每一項決定,讓我們的人生,蓋在堅固的石磐上,不論人生當中將來會遇到什麼款的景遇,我們仍然豎在。
第三、在人生當中,要用智慧來生活。
21節說「凡事著察驗,好的著執守,著離開逐樣的歹」。
這裡講的好與歹,跟我們剛剛講的好事,歹事不一樣。
這裡的歹,是在講犯罪的事,上帝不喜歡的事。
什麼是好、什麼是歹,我們要用智慧去檢驗;千萬不要人家講我們就跟;也千萬不要意氣用事,也不要展氣魄、展英雄。
最近有一些新聞,就是有人去國外旅遊的時候,要進海關時,好心肝,幫前面的阿婆提包裹。結果那包裹是走私的東西,有的是毒品。
被捉到以後,才說那不是我的,我是好心幫人家拿。那時候,那個阿婆已經不見了。要找也找不到人。
現在的社會,也要小心,不要因為「好心」,反而幫助人犯罪,或是讓自己遭殃。
要用智慧來判斷。
好的事,要執守,就是要「捉緊」,不要放鬆。
逐樣的歹,不管是大歹、小歹,只要是我們知道:上帝不喜歡的事,要遠離。也就是講:要逃走。
不要好奇,聽看看人家怎麼講;不要看一眼;不要試試看。
上帝知道我們實在是真軟弱,只要試了一點點,就會一直「潦」下去,沒辦法脫身。
所以,面對歹的事,最有效的方法,就是走遠一點。
讓我們不因為好奇、軟弱,而陷入罪惡的陷坑裡。
兄姐,在耶穌來以前,我們需要用歡喜的心來生活,我們也需要有上帝的話、耶穌的教示作生活的地基,我們也需要有智慧,來分別好歹,捉住好的,離開歹的。
作基督徒,真正的福氣,是在於,聖經裡面所寫的這些,都有上帝要來成就。
我們不是靠自己,很辛苦、很努力,要來達到上帝給我們的目標。
24節說「上帝是信實的,他要成就他」
上帝要成就什麼?就是要自己保守我們,要使我們成為完全。他要保守我們,在主耶穌再來的時候,使我們的神、魂、身軀,都得到保全、無通嫌。
我們是有福氣的!不必擔心將來審判的事情,只要好好過、踏實過世間的日子,用歡喜、用上帝的話、用智慧,做每一件事,過每一天,上帝要自己使我們完全、無通嫌。

Eng 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經文:彼得後書3:8-15a


今天是待降節第二主日,我們點著第二根蠟燭。當咱每個禮拜來看到蠟燭一支一支點燃,聖誕節的氣氛就越來越重,有一種期待、歡喜的感受從心裡湧出來。
每年的聖誕節似乎都是一個充滿歡喜的日子。街道上開始有人將聖誕節的裝飾擺出來。
有漂亮的聖誕燈、聖誕樹、聖誕老公公的衣服、聖誕禮物、聖誕卡片等等。
教會裡面也開始準備聖誕節的慶祝事項。
整體來說,我們對聖誕節的感受是歡喜的、感恩的。
為什麼我們會認為聖誕節是歡喜的、感恩的?
因為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甘願為著拯救世人,歡喜降世,出世於世間,成為人,又為了我們死在十字架上來洗除我們的罪。
因為這樣,在聖誕節的時,我們歡喜、感恩。
但是,當我們準備迎接聖誕節的時,有件事要提醒大家。
聖誕節除了往回看、紀念主耶穌的出世,還要往前看,要看見耶穌要再來這個事實。
在第10節的經文,講到,主耶穌再來的日子,親像賊,在那一天,許個天欲有大聲廢去,許個原質受燒來消滅,地與其中所有的物也燒燎去。
11節講:萬物欲按呢來消滅。
12節又再講一次:諸個天會互火消滅,原質受燒就熔去。
當主耶穌再來的時候,對於地球、物質的世界來講,是消滅的日子。
對於人來講,則是審判的日子。
所以,當我們進入聖誕節期,千萬要記得,我們不只是慶祝主耶穌2000年前的降生,大家都很高興。
我們同時也需要準備自己,來迎接主耶穌再來的日子。
若是耶穌再來的日子,是大火燒滅天地所有的一切, 是審判,那麼,我們會怎麼樣?
兄姐,你會覺得害怕嗎?還是覺得安心?
聖經13節告訴我們:「若是照他所應允,咱向望新的天新的地,義店佇因中間」
聖經說:我們有上帝的應允,舊的天地都廢去、上帝有創造新的天新的地,我們(是上帝的百姓)要住在新的天新的地當中。
雖然有審判、雖然有消滅、毀壞,總是,我們不必害怕。
不過我們需要預備自己,來迎接這一天的來臨。
聖經說,「著慇勤,互恁無垃慘、無瑕疵,安然見著主」
我們見到主耶穌的時,若要能夠坦然無害怕,就需要「慇勤」,才能夠無垃慘、無瑕疵。
「慇勤」是在將一種態度,繼續不斷去做、不放棄、不貧懶,叫做慇懃。
做什麼事情要慇勤?能夠使我們無垃慘、無瑕疵,可以使我們安然見著主?
我們一起來看彼得後書第一章第5節:「為著按呢,恁著盡力慇懃;佇恁的信,加添好德;佇好德,加添智識;佇智識,加添樽節;佇樽節,加添吞耎;住吞耎,加添敬虔;佇敬虔,加添疼兄弟;佇疼兄弟,加添疼眾人」
那麼,這些事是什麼呀?我們要怎麼作?且慇懃來作?
1.最基本的,就是我們的信。兄姐,我們有沒有信心?
信心是上帝賞賜的,我們今天會坐在這裡,我們會成為基督徒,敬拜上帝、信靠耶穌,就是因為上帝揀選我們,把信心放在我們裡面。
所以,我們是有信心的。這是每一個基督徒都有的。
可是,這樣的信心只是基礎。如果,我們一直只做一個「信上帝的基督徒」,做一個「信徒」,是不夠額的。
因為,主耶穌要我們做學生,作門徒,他要我們的生命,有結果子多多。
所以,在信心的基礎上面,要加添「好德」。
好德,而不是說「好事」,意思不是在強調「外在的表現」,而是在講:我們這個人,我們的品行、個性,整體來講,要成為好的。
比如來講:「講實話」,是一個行動,但是,會講實話的人,他的品性、個性就是「誠實」。
聖經要我們,在信心的上面,要慇懃培養自己的好的品行、好的個性。
要培養到什麼程度?要有多少好德才夠?
有趣的是這個「加添」兩字。
這兩個字原本的意思,是跟「贊助」有關係。
以前在希臘,他們若是要舉辦什麼音樂會、大型的戲劇,並沒有政府會幫他們出錢。
都是靠有錢的人、貴族,贊助他們需要的經費。
這些有錢人之間,會互相比較:他出3000,你出多4000、那我要出多少?再添寡、再添寡!
加添就是這個意思
這樣講起來,要培養多少的好德才夠?再添寡!
第二、有了好德以後,要再加添「智識」。就是信仰上的智識,我們需要明白聖經的道理。
不是只有普普仔信、普普仔知,而是要清楚明白,才會幫助我們信仰更加堅定。
比如說,我們每天都吃飯配菜、配肉、魚。我們若什麼都不懂,愛吃什麼就吃啥。
但是我們若有吃食方面的智識,就會知道,逐種菜有他不同的營養素,肉、魚也是一樣;吃太油、太鹹,對身體會造成負擔。
我們有了智識以後,就能夠從吃食當中,照顧我們的身體;而不再是隨便、愛吃啥就吃啥。
信仰的智識也是一樣。
當我們明白以後,會幫助我們在信仰上,更加豎在、靈命更加成長。
所以我們需要有智識;需要多少智識才夠呢?
再添寡!再添寡!
第三、有了智識以後,要加添樽節。
樽節,就是要控制自己的行為。
有一句話說「讀書讀到背後」,就是在說:頭腦裡面知道很多智慧,但是,所做的跟所知道的,完全不同。
他說的「知」,是不是真正知?因為他所做的事情,才是他真正知道的事。
所以,有智識以後,知道聖經的道理以後,接下來,就是要「要作的,就要跟知道的一樣」。
這時候,我們就要控制自己,我們要做自己身體的主人;去做真正對的事情,對我們有利益的事情。
而不是被身軀的壞習慣控制住;就是尊節。
要多少樽節才夠?再添寡!再添寡!
第四、當我們會樽節以後,還要加添吞耎。
就是:在苦難當中,在艱苦的環境當中,能夠繼續持守信仰、不因為環境而離開主的道路。
我們信上帝、成為基督徒以後,並不是變做神仙,喝露水過日子、沒煩沒惱過日子;
我們還是活在這個社會上,每天工作壓力、出入交通、家庭的關係等等,有許多事情要去作。
當然就會有順利歡喜的時候,也會有艱難困苦的時候。
特別,當我們控制自己的行為,不隨著別人一起做些不適當的事情,我們會遇見更大的壓力、與挑戰;甚至是受苦的事情。
耶穌說「在世間你們有苦難,總是,我已經贏過世間。」
我們若是為著遵守聖經的道理,而遇到困苦、壓力、苦難;我們不必怕,因為主耶穌與我們同在,他要陪伴我們、同時給我們有力量、有從上帝來的智慧,來面對這些事情。
所以,要吞耎;在信仰的道路上,繼續堅持下去。
要吞耎多久?再添寡!再添寡!
第五、有了吞耎以後,再加添敬虔。
「敬虔」這個字就是敬拜的意思。
敬拜,一方面,就是基督徒來到上帝的面前,敬拜祂;敬拜上帝,是我們跟上帝當中適當的關係。
我們每個禮拜敬拜上帝,就是再一次確定我們的身份,就是上帝的百姓,上帝是我們的主;
同時,我們也在敬拜當中,身心靈得到安息,重新從上帝那裏得到真正的力量,能夠開始新的一周的工程。
另外,敬拜也是在講我們跟其他同信的兄姐的適當的關係。
在聖經裡面,沒有一個人/個人的敬拜,所有的敬拜,那些場合,都是一群人、甚至是整個國家攏總的百姓,一起敬拜上帝。
信仰團體就是我們練習聖經的道理的最好的場所。
我們練習怎樣不批評別人、練習怎樣自己謙卑、練習怎樣包容不同的人、練習怎樣原諒別人、練習怎樣讀聖經、怎樣祈禱、怎樣服事
也因為在信仰團體裡面,我們可以練習怎樣相疼。
所以在敬虔,要加添「疼兄弟」的心。
我們會曉得疼兄弟,跟同信的兄弟姊妹,有適當的關係,
才會知道怎樣疼其他未信的人,用聖經的道理,跟他們互相往來、成為好的見證、甚至有機會,向他們傳福音。
兄姐,這些,要多少才夠?聖經一直告訴我們:再添寡!再添寡!
從最基礎的「信」開始,一層一層,起造我們的信仰;這七項,沒有一個是足夠了!不必再多了!
就是要我們「盡力慇勤」、「格卡慇懃」、「著慇勤」
當我們慇勤來準備自己,我確信,我們每一個兄姐,在主耶穌來的時候,一定是「真在膽」、心裡平安、熱切盼望主耶穌快一點來。
因為我們不是皮皮仔的信徒,而是盡力跑走天路的門徒。
雖然我們還是做不好、還是有缺點、還是有軟弱,但是,每一次當我們跌倒,主耶穌要陪我們重新站起來,將力量再加添在我們身上。
兄姐,當聖誕節快來的時候,要想到耶穌再來的時候,將來的大災禍、以及審判;總是,我們有上帝的應允,要跟主耶穌一起在他的國度裡面得到安息。
我們不免害怕!
總是,著慇勤!在信,加添好德;在好德,加添智識;在智識,加添樽節;在樽節,加添吞耎;在吞耎,加添敬虔;在敬虔,加添疼兄弟;在疼兄弟,加添疼眾人。
努力、不懶散,就使我們無瑕疵、無可指責,可以安然見著主。

Eng 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經文:哥林多後書9:6-15

兄姐平安!今天是待降節的第一個主日,我們由主日學的小朋友點燃第一根蠟燭,來象徵主耶穌的光,漸漸照光世間。
同時,今天也是一年一度的感恩節主日,其實感恩節不是今天,而是每年11月的第四個禮拜四。
1621年,一群英國的清教徒,他們坐船去到美洲這個新的大陸,打算在那裡開始新的生活。沒想到,水土不合,又遇到冬天,開始生病、死亡。
那時,美洲的原住民,就是印第安人,看他們這樣,就憐憫他們,來幫助他們,教他們耕種、幫助他們蓋房子。
一年之後,在11月第4個禮拜四這一天,這些英國人決定要用所收成的東西,煮一頓豐富的料理,向那些幫助他們的印第安人,說多謝。
因為這樣,後來,這一天成為美國的國定假日,正式成為感恩節。
當我們在過感恩節的時候,不知道有沒有覺得:為什麼需要感恩?
一切的成就、所得到的,豈不是靠著自己的努力,慇勤、打拼而得到嗎?為什麼要感恩?
尤其是現在的社會環境,要賺錢、有收入,若不是認真工作、努力工作,是得不到的。
既然是自己的努力得來的,若要感謝,也應該要感謝自己。
但我們仔細想一下,只靠自己努力、認真,就真的會賺錢、有收獲嗎?
就在昨天有一個金馬獎頒獎,選出我們的電影當中,最會演戲的男女主角、最佳導演、或是其他領域表現最好的人等等。
這些最會演戲的演員、最佳導演,他們自己有沒有很努力,投入在工作當中?--有!
當他們上台領獎的時候,他們是不是說:「對!就是因為我很努力!所以我得到這個獎,是應該的!沒得到獎的人,就是他們努力不夠,他們才會輸給我。」
他們怎麼說?「我今天能夠站在這裡,得到這個獎,要『感謝』我的家人、『感謝』導演、『感謝』所有的工作人員....,若沒有你們,就沒有今天的我!」
差不多每一年、每一位上台領獎的人,所講的話,都跟『感謝』有關係。
我們會覺得他們這樣講,有點虛偽嗎?
明明就是自己付出努力的,還一直感謝別人,感覺很假?
在他們努力的同時,他們還是需要有人來幫助他們、扶持他們,所以他們的家人、一起參與的每一位工作人員,都是得獎的人,能夠站在台上領獎,非常重要的人物。
這些得獎的人,他們真正體會到這一點,所以當他們得到人生一個重要的成就的時候,他們會曉感謝。
今天的聖經說「少種的少收,多種的多收」,這句話講得沒有錯。
我們若慇懃一點,骨力一點,我們會得到較多的收獲;若是懶惰,就吃奈,什麼都沒有。
但是,我們要得到收成真多,豈是只靠自己的努力,就可以得到豐收嗎?
還要看,我們所撒的種子,是不是好種子--若是用到pan去的,再怎麼澆水、施肥、除草,就是長得很差。
除此之外,還要看那年的氣候--若像今年這樣,秋天了還連續幾個禮拜下大雨,北港的花生都快要收成了,每棵都結實累累;但大雨一下,全部都盡到水、爛掉。
或者是,每個人都大豐收,結果生產太多,價格直直落。
那以前所下的精神、金錢,都全部無彩工。
所以,當聖經寫到說:「少種的少收,多種的多收」,除了是講到「我們要努力、慇勤」以外,還要看到,在我們收成的背後,是上帝替我們預備好勢,將好的種子給我們、將適當的氣候、環境替我們預備,我們才能夠得到好的收成。
工作、上班也是一樣的情形。
除了我們自己努力工作以外,我們上班的公司、我們所遇見的同事、我們遇見的逐件事情,那些都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,卻是上帝替我們安排好勢,才能夠在工作中,「多種多收」。
所以,聖經說,上帝就是「賞賜種子給撒的、賞賜米糧互人吃」的上帝。
我們的上帝,他歡喜要賞賜我們通撒的種子多多,他歡喜要賞賜各樣的恩典給我們,直到滿出來。
上帝賞賜給我們多多種子、使我們「多種多收」、給我們各樣的恩典,有什麼目的嗎?
第一、上帝要使我們「凡事常常充足」:
「充足」,代表有夠額。
箴言30:7-9--「我求你兩件事,在我未死以前,無通沒互我:求祢互虛假及白賊離開我遠遠;互我無喪鄉也無好額:用所著用的米糧互我食,驚了我飽足毋認你,講:耶和華是是誰呢?隔驚了我喪鄉就偷提,致到褻瀆我的上帝的名。」
充足是啥?就是將我們所需要的,賞賜給我們。上帝知道我們需要吃什麼、穿什麼、用什麼,他要將我們所需要的賞賜給我們,使我們夠額,攏毋欠。
除了物質的賞賜以外,充足,也在講一個人有知足的心。
對一個不知足的人,不管給他多少,他都會覺得「不夠、再多一點」;
只有知足的人,他才會曉感恩,才能夠在他手上所得到的當中,看見上帝給他的恩典。
第二、上帝要我們,使用他所賞賜的金錢、各樣的恩惠,來行逐項的好事。
我們所行的這些好事,就是屬於我們的「義的果子」,要永永佇的。
耶穌在馬太福音25章有講過山羊與綿羊的比喻。
他說,當審判的時候,有一群人親像是綿羊,可以進入上帝的國,在那裡享受安息。
因為這群人,看見有人渴了,就給他喝;有人餓了,就給他吃;有人沒衣服穿,就給他穿;有人生病,去看他;有人落監,去看他。
耶穌說,當他們將這些事,做在一個至微小的兄弟身上,就是做在主耶穌的身上。
這些人所做的事,得到上帝的鑒納,就可通得到上帝替他們準備的國。
這就是今天的聖經所講的:永永佇的,義的果子。
或許有人以為,做好事,是有錢人、有閒錢便便的人,才需要去做好事;我們自己平常都只是剛剛好而已,怎麼有法度去做好事?
我們若從馬太福音的記載來看,這些被上帝接納,得到賞賜的人,他們所做的那些事情,都不是開費很多錢,才得到上帝的接納。
而是,他們對於旁邊有欠缺的人,他們看見,並且願意按照他們的需要,來幫助他們。
我們還記得陳樹菊阿桑嗎?這個台東菜市場賣菜的阿桑,他在2010年,被美國時代雜誌選為時代百大人物之「英雄」項目的第八名。
因為她10年來,捐出1000萬,幫助孤兒、兒童,蓋圖書館;去年他有去美國領獎,但他回來以後,他說,他還要再捐1000萬。
她豈是一個有錢人,有閒錢在身邊便便,讓他可以歡喜捐多少就捐多少嗎?
不是捏!他每天需要辛苦在菜市場賣菜,每天只吃一餐,常常只吃白飯配面筋,就是盡量存錢,為著要幫助社會上這些孤兒。
兄姐,我們逐日所需要用的,上帝都知道,上帝也賞賜給我們都夠額,而且,上帝也要我們使用祂給我們的,做好事,幫助身邊有需要的人,來加添我們行義的果子。
親像聖經所講,使多多人,通過我們的所行來感謝上帝,歸榮光與上帝。
兄姐,今天是感恩節,我們趁今天的機會,轉頭回去看2011年。
這一年來,我們有經歷歡喜的事情、也有艱苦的事,我們在這當中,我們為著生活盡力打拼。
總是,在這些經歷當中,我們的上帝時時與我們同在。
他將好的種子賞賜給我們,將各樣的恩惠賞賜給我們,我們要向上帝獻上感謝。
聖經說:「逐人照伊心內所定著的,莫得煩惱,莫得勉強,因為歡喜提出的,上帝疼伊」。
我們要那多少來奉獻?
莫得煩惱、莫得勉強:不要擔心我拿太少,會不會被上帝嫌棄?會不會被人家講話?--這些想法,都想太多了。
只要按照我們的心內所定著的,歡歡喜喜來奉獻,上帝就疼我們,也歡喜接納我們所奉獻的。
所以等一下,我們的奉獻,我們要把感謝奉獻,放在袋子裡,記得寫上名字和金額,我們要親本身拿到前面來,奉獻在上帝的面前,感謝上帝一年以來的賞賜與照顧。
當我們拿來前面奉獻時,我們真的好好感謝上帝,使我們在這一年當中,給我們逐項的恩惠,使我們凡事充足、夠額;
也懇求上帝,使我們使用他所賞賜的金錢,來行各種好事,加添我們行義的果子,來得到上帝的稱讚與接納。

Eng 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經文:帖撒羅尼迦前書5:1-11

2000多年前,有一座城,叫做「龐貝城」,這座城市非常的繁榮,許多羅馬的有錢人到這裡來蓋房子、生活。
城裡面的建築物,非常的大;裡面有3座劇院,每間都可以容納數千人。
有錢人的房子,更是蓋得一間比一間漂亮:裡面有院子、有噴泉、魚池;屋後有花園,房屋的牆壁上還有許多美麗的壁畫。
城裡還有好幾座公共浴池,有蒸汽浴、冷熱浴、專門讓夫人、小姐使用的化妝室、按摩室等等。
這些都是考古發掘的東西。由此可以想像,當時的龐貝城,是多麼繁榮,生活是多麼平靜、安穩。
那些有錢人,每天所做的事情就是去戲院看戲、看表演、去浴池洗澡、按摩、或者在後花園看風景、遊玩。
在西元79/8/24這一天,跟平常沒兩樣的日子,突然間,維蘇威火山爆發,噴出火山熔岩、烏雲滿天,火山爆發所帶來石頭、土灰,好像下雨一樣,把這座平靜、安穩,又非常熱鬧、繁華的城市,完全埋葬了。
如果那個時候,有氣象局,可以事先做預報,讓城市裡面的居民可以事先準備,或許,他們可以撤離,避免遇到生命的危險。
在創世記當中,上帝要滅亡索多瑪、俄摩拉的時候,有天使事先告訴亞伯拉罕的姪子--羅得,叫他帶著妻子、女兒逃出去,不可以回頭。
羅得就從城裡逃出來,躲過這場災難;但是他的妻子回頭一看,就變成鹽柱。
如果,可以事先知道這款的災難,就可以有多一點時間、做好預備。
今天的經文,也講到一個非常大的災難。那個災難,就是「主的日」,也就是「主耶穌再來審判活人與死人的時」。
我們上週有講到,當那日,日、月、星辰,整個天都有大振動,我們可以想像,會有許多大自然的災禍會發生。
除此之外,就是我們在那時,要面對主耶穌的審判。
希伯來9:27「照所註定的,人有一擺死,以後有審判」
林後5:10「咱眾人的確著顯明佇基督的公座前,互逐人照伊對身軀所行的代誌,或是好或是歹來受報應」
保羅在今天的經文也講到,主的日子來的時候,親像「賊透瞑來」。
那個日子,沒有人可以按算。好像半夜,什麼時候有賊來,沒有人可以知道。
那個日子,就好像剛剛講的龐貝城,日子過得很平安、穩當的時候,災難就發生了。
那個日子,好像所有有身孕的婦人,都要遇到生子的艱苦;沒有人可以逃閃過。
既然主的日子是要審判活人與死人,是突然而到、無法代先知、沒有人可以逃閃。那麼,保羅寫這段經文是要告訴我們什麼?
「隨然無法知道何時會發生,但是,可以準備心來面對。」--這是保羅要告訴我們的重點。
保羅在今天的經文中,除了講有關主的日子以外,他還講到面對主的日子臨到時,2種不同的態度。
第一種,就是經文所講的「暗暝」或者是說「黑暗」。
這是在講一個人「不知道將來有審判這件事情」,好像他在暗夜,看不見前面的路;看不見,所以不知道。
另一種解釋,是講一個人,他雖然知道有審判的事,但是不將這件事情放在心上,還是無要無緊。
挪亞造大船的時候,大家都看見他正在蓋大船,一定有人問『你在做什麼』,我相信挪亞告訴他:上帝將要下雨毀滅地上的歹人。
可是這些人,聽曚聽,知矇知,他們對於上帝要毀滅世上的事情,他們不放在心上,無要無緊,還是繼續他們生活。
馬太24:38-39「大水的代先許個日,人teh飲食嫁娶,到挪亞入大船的日,因竟然毋知,到大水到一盡滅因」
這款的態度,就是保羅所說的「在暗暝、在黑暗中的人」的態度。
第7節說「睏的人是在暝時睏,酒醉的人是暝時醉」
這些人因為他們不知道「將來有審判」,或者,雖然知道,但是覺得無要無緊,就繼續飲食、放縱,不致意自己的所作所行。
這種態度,是世界的態度,不信的人的態度。
總是,基督徒的態度不是這樣。這就是第二種的態度。
保羅用「光明、日時」來象徵。
光明的意思,跟「黑暗」比較起來,意思就是「知道」。
每一個基督徒都知道「將來耶穌要再來,他要來審判」這件事情。所以基督徒是光明的人。
另外,基督徒會成為光明的人,是因為「主耶穌把我們,從黑暗中拯救出來,使我們成為屬於他的人」,所以,我們講:基督徒是光明的人。
既然基督徒「知道」審判這件事,又是屬耶穌的人,那麼,著怎麼作,來預備自己,面對主的日子來到?
第6節說「著警醒節制」。
保羅並不是對「未信的人」,叫他們要警醒節制,而是專門針對每一個基督徒,叫我們著要「警醒節制」。
警醒,就是要提高警覺,提醒自己。
節制,就是要控制自己的行為,不可以放縱、不可以隨便。
好比,我們在路上開車,會看到黃色的警告牌「前有測速照相,請減速慢行」。
第一句「前有測速照相」就是在提醒我們,我們的心裡有警覺到,要注意!要小心!
第二句「請減速慢行」,就是節制,要控制我們的腳,油門稍微放掉,甚至踩一點剎車,速度要控制一下。
免得被拍到,要罰錢。
這就是警醒節制。
保羅寫這段的經文,就是提醒我們,主的日子會在我們都不張弛的時候,就來了,我們需要提高警覺。
我們也要控制自己的行為,不要放縱、不要故意去犯罪。
雖然我們著要「警醒節制」,但是也不要過頭煩惱,不要每天疑神疑鬼,自己嚇自己。
以為一個不小心犯錯,就要受到報應。
所以要用信、用仁愛、用盼望,來穿在身上,就可以讓我們對將來的審判,坦然無驚。
什麼樣的「信」,可以讓我們對於審判,不害怕?
相信:我們就是在上帝旨意中,所揀選的人;
約翰福音15:16「毋是恁揀我,是我揀恁」,我們才能夠成為基督徒。
 上帝揀選我們,目的就是要拯救我們。『一起講』
相信上帝要拯救我們。讓我們不必害怕審判。
第二、仁愛,也會使我們對於審判,不驚惶。
什麼款的仁愛?就是「上帝對我們的愛」
兄姐,上帝有愛你嗎?你怎麼知道?
約翰福音3:16「上帝將獨生的子賞賜世間,使見若信伊的人,boe沈淪,會得著永活,伊疼世間到按呢」
上帝對我們的愛,具體表明在耶穌身上。
他甘願叫他的獨生子受苦、犧牲生命,來拯救世間人。他疼我們到這個程度。
既然上帝連獨生子的命都甘願給我們,為着要給信他的人得到永遠活,
那麼,他怎麼可能會在審判的時候,又把我們判作有罪,要受刑罰?
我們的刑罰,上帝的兒子耶穌已經替我們承擔了。
我們要把上帝對我們的愛,放在心上;這要讓我們坦然不怕主耶穌的審判。
第三、盼望,能夠讓我們不害怕。特別,這個盼望,就是得救的盼望。
盼望,就是很迫切地期待、心裡很想要趕快得到。
我們心裡很想、快一點得到什麼?得到「主耶穌的拯救」。
當我們確信上帝揀選我們,是要拯救我們;又通過耶穌的死,確信上帝對我們的疼有那麼多,就是要拯救我們;
那麼,耶穌再來的日子,對我們來講,就不是一件恐怖的大災難。
反倒,那成為我們得到釋放、不免再在世間受艱苦、受疼痛的日子。
我們若確信,會迫切期待,主的日子快來到。
兄姐!主耶穌的日子會臨到,這是我們攏確信的。
那一天,會突然間來到,沒有人可以逃閃耶穌的審判。
但是,我們也確信上帝對我們的旨意就是要拯救我們,
也把上帝通過耶穌對我們的愛放在心裡,也用得救的盼望做頭盔,
迫切期待主耶穌再來的那一天;面對主的日子,我們攏沒有驚惶,可以坦然面對。
在這一天以前,我們要警慎、節制。我們的講話、行踏,是要互相建立德性,用好的行為起造我們的生活,大家互相提攜,成為上帝所喜悅的款式。

Eng 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經文:帖前4:13-18

  • 上帝所創造的生物,都有他的日期。花有開就有謝,草早上茂盛下午就枯乾。我們人也是這樣,有生就有死,這是必然的結果。
  • 有人覺得,死亡就是消滅、消失,死亡也是不再見面,是永遠的隔斷。
  • 所以,一般人對死亡的看法是負面的,是可怕的。
  • 死亡到底有沒有這麼可怕?也沒有人有過經驗,沒有人先死過,再起來告訴我們,死亡是個什麼經驗。
  • 孔子曾經講過,「未知生,焉知死」--生命當中還有很多事情,尚未瞭解,明天會怎樣,都不知道,怎麼有頭腦去想死後的事情。
  • 這是中國儒家的觀念。
  • 而一般的道教,則是建構一個死後的世界。
    • 在道教裡面,死後的世界中,有政府(閻羅王、牛頭馬面、鬼差役)、有士農工商(燒冥紙、燒房子、車子、手機等等)、有善惡的報應、有輪迴。
    • 但即便這個死後的世界很熱鬧,他們還是強調:「人鬼殊途」。
    • 人死了以後,就是鬼;人與鬼,活在不同的世界,不相干涉。
    • 在道教當中,死亡,仍然是親情、關係的隔斷。
    • 因為這樣,咱看見許多民間信仰的人,當他們的親人過往的時,那種的悲哀、難過,甚至是絕望。
    • 就是死亡這個恐怖的事情,把親人隔斷,永遠不再相見。
  • 我們在信仰當中,我們對死亡有什麼看法?死了以後會怎麼樣?我們所知道的有多少?
  • 在今天的經文中,保羅一開始就告訴我們,他論到「在睡的人,不愛咱不知,免得咱憂悶,親像那些無向望的人一樣。
  • 民間信仰的人,看待死亡,是無向望、是絕望,但是我們屬耶穌的人,卻仍然有盼望。
  • 這個盼望是什麼?就是在的14節所講的:
  • 第14節:咱若信耶穌有死、有復活,就屬耶穌來睏的人,上帝也欲按呢導因及耶穌相及來
    • 有一對夫妻他們去以色列旅遊,半路上,先生突然心臟病發,死了!
    • 他們找台灣辦事處的人來幫忙協助。辦事處人員表示:若在當地埋藏,要花200元美金,若是要把遺體運回台灣,要花20萬美金。
    • 太太堅持要送回台灣。大家覺得她跟先生感情真好,都很感動。
    • 太太說:我聽說,曾經有個人埋在這裡,3天候又活過來。我寧可花20萬美金,也不要讓這種事情發生。
  • 是誰死了3天以後,又活過來?耶穌
  • 耶穌復活,能夠復活,是上帝的權能使他活過來。
    • 我們有相信,上帝使耶穌復活嗎?
    • 上帝能夠讓死去的耶穌復活,祂也能夠使死去的任何人都活過來。
  • 所以保羅說:上帝也要按呢,使屬耶穌來死的人,又活過來。
  • 屬耶穌的人要跟耶穌一樣,得到復活、新的活命。
  • 因為這樣,保羅不把人的過往,叫做「死」,而是叫做「睏」;因為睏去,會再醒過來;醒了,就能再見面。
  • 保羅論到過往的人,就是論到「在睡的人」,他不要我們因為不知道,而過頭憂傷,親像那些無向望的人一樣。
  • 我們需要知道:屬耶穌來死的人,他們不是消失、不是消滅,不是永遠的隔斷,而是,我們有一個盼望:有一天我們會再見面。
  • 那麼,什麼時候,我們會再見面?就是在耶穌再來的那一天。
  • 那一天會發生什麼事情?
  • 第一、那一天確實的日子,沒有人知道,只有上帝知道。
  • 但是,當那一天的時,會有明顯的記號:
  • 太24:29--日頭欲變做黑暗,月亮無出光,星對天磕落,天象振動在那時,人子的兆頭欲出現佇天裡
  • 在這裡寫到:「有大喉叫、有至大天使的聲、有上帝的哨角」。
  • 不只是眼睛看到的,耳朵也會聽見許多聲音。
    • 代先,要有「大喉叫」的聲音,這不是鬼吼鬼叫的聲音,
    • 是在專門在講:軍隊中的長官向士兵發出命令,那種「命令」的聲音,
    • 是誰在發出命令?就是上帝發命令:去吧!出發吧!
  • 然後天上的天軍天使,一齊喊叫,又吹哨角。
    • 太24:31「伊欲差伊的天使,用號頭響亮的聲,因欲對四方,此旁的天邊到彼旁的天邊,聚集伊所揀的百姓」
  • 當耶穌再臨的時候,全天下的人,都要看見天裡的異象、要聽見上帝命令的聲、天使吹哨角的聲,那時,就要知道,主耶穌來了!
  • 第二、當那日臨到的時,死人要復活。
    • 曾經有人問過,火葬以後,都變成灰,上帝怎麼使人再活起來?
    • 我們記得上帝起初怎麼創造亞當嗎?
    • 創世記2:7「耶和華上帝用地上的土粉chhiau做人,pun活的氣入他的鼻孔」。
    • 上帝當初使用土粉創造人類,他也要用超過我們所想得到的方法,使復活的人得到新創造、榮耀的體。
    • 這個體,跟地上的肉體不同,因為地上的肉體會漸漸衰弱、會敗壞,但是,上帝新創造的體,是天裡的形體,是榮耀的體,不會衰弱、不會敗壞的。
    • 當那天的時,屬耶穌來死的人,要復活,得到新的活命。
  • 第三、我們這些還活著的人,要跟從死裡復活的人一起受提,到於雲內,在空中,迎接主耶穌的再臨。
    • 當耶穌再來的那日,我們若是還活著,我們也同款,要得到永遠的活命。
    • 跟那些從死裡復活的人,一起受提到雲中,來迎接主耶穌的降臨。
    • 當耶穌再臨的時候,那是審判活人與死人的時候,每個人要在祂的審判台前,面對耶穌的審判。
    • 但是我們知道,我們通過信耶穌,我們的罪過,主耶穌已經替我們承擔、祂用祂的血洗除我們攏總的罪過。
    • 所以,我們可以在他面前,得到赦免;同時得到接納,可與耶穌一同進入上帝的國度,在天裡,享受永遠的活命。
  • 約翰托德出生於佛蒙特州的汝來治一個幾個孩子的大家庭。他們在1800年代初期搬到一個小村。當他還年輕的時候父母就離世,親戚們想盡辦法把這幾個小孩送到其他朋友和親戚的家領養。
  • 一個充滿愛心的阿姨說她願意收留小約翰。那個阿姨派了一匹馬和一個僕人去接六歲的約翰。名叫凱撒的僕人把小孩放在馬背上。一段十分溫馨的對話就在回去的路上發生了:
    • 約翰:她在不在那裡?
    • 僕人:哦,當然,她在那裡等著你。
    • 約翰:我是否喜歡與她一同生活?
    • 僕人:我的孩子,你落在好人的手中。
    • 約翰:她會不會愛我?
    • 僕人:啊,她有一顆寬大的心。
    • 約翰:我有沒有自己的房間?她會讓我有隻小狗嗎?
    • 僕人:孩子,她都安排了一切。我想她也會給你意外的驚喜。
    • 約翰:你認為她已經睡覺了嗎?
    • 僕人:哦,不會!她一定會等待你。當我們越過這森林,您就會知道。您會看到她的蠟燭在窗口中照耀。
  • 當他們到了一片空地,果然有一枝蠟燭在窗口,和她站在門口。她走了下來,親吻他,並說「歡迎回家! 」她喂他吃晚餐,帶他去他的房間,等到他睡著了。
  • 約翰托德長大以後成為一個偉大的牧師。他是在阿姨,他的新媽媽家裡成長的。
  • 那地方很吸引他是因為他阿姨的緣故。他很敬畏她給了他第二個家,並成為他的第二個母親。
  • 他搬走好幾年後,阿姨寫信告訴他她快死了。她的健康不佳,而她想知道她的將來如何。
  • 這是約翰托德寫給她的信:
  • 「我親愛的阿姨,
  • 數年前,我離開父母雙亡的房子不知該去何方。我不知是否有人關心我,我的將來是否就完了。去你家裏的路程很遠,但你家裏的僕人不斷地鼓勵我。最後,他指我看您的蠟燭,你就在院子裡。你擁抱我,並拉著我的手到您為我所預備的那個房間裏。這些年來我仍然不敢相信──您為我所做的一切!有人盼着我來,我在那房間裡感到非常安全,那麼地受歡迎。這是我的房間。
  • 如今輪到你要離開,作為一個有同樣經歷的我,現在寫信讓您知道:有人正在等待您。您的房間已準備好了,大門已經打開,當您進入院子的時候──不用擔心,阿姨,有人正盼着您來到!我當然知道。我好久之前曾經有一次看到神站在您的門口! 」
  • 兄姐,我們有份,成為屬耶穌的人,當我們面對親人、世大的過往,保羅要我們知道:我們有一個永遠的盼望,就是我們會在天裡再相見。
  • 這個盼望是在於上帝的權能與應允。
    • 上帝的權能,要使死的人,得到復活、榮耀的體。
    • 上帝的應允,要使凡若屬耶穌的人,攏得到永遠的活命,在天裡享受安息。
  • 我們著知道這個寶貴的信息,也要用這個互相鼓勵、相安慰;在面對人生必然的結果之時,我們沒有過頭的憂傷,沒有絕望,反轉有平安,有盼望。

Eng 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經文:帖前2:9-13

日期:20111030

  •  
    • 上週,我們看到保羅離開腓立比教會,隨時來到帖撒羅尼迦這個城市傳福音。
    • 雖然他知道,他在那裏也會遇到苦難、艱難,他仍然勇敢來到帖撒羅尼迦;
    • 因為,他相信,一切都不是空空--一定有從上帝那裡而來,對傳教者、對教會,真水的祝福。

 

 

  •  
    • 保羅用按呢的行做、態度,來款待帖撒羅尼迦教會,那麼,教會的信徒是怎樣回應的?
      • 是當作理所當然嗎?
      • 還是覺得做得不夠多?
    • 今天的經文,保羅講到教會信徒對他的回應。

 

  •  
    • 第一、他們記得,和合本說「紀念」。
      • 什麼樣的人,會使人紀念他、思念他?兩種人,一種是極好的人,一種是極惡的人。
        • 最近,蘋果的創辦人賈柏斯過世,在全世界引起非常大騷動。

 

  •  
    •  
      • 很多人穿著跟賈柏斯一樣的衣服,手裡拿著咬一口的蘋果,甚至有人,在他的頭上,剃成賈柏斯的臉,來紀念他。
      • 前幾天,賈柏斯傳記出版,在台灣開賣的第一天,有人早上5點多就起床去書店排隊,第一天,就賣出2萬本。
      • 為什麼有這麼多人這麼瘋狂?他們在紀念什麼?

 

  •  
    •  
      • 因為許多人認為,賈柏斯所作的,對世界的電子科技,有很大的貢獻;他所設計的許多蘋果產品,將電腦的發展,帶入一個全新的階段。
      • 所以,許多人通過買他的自傳,來紀念他,也要記得他所留下的值得人學習的態度、觀念。
      • 當他所做的,成為眾人的幫助、祝福,人就會紀念他、記得他。

 

  •  
    •  
      • 另外一種被人記得的,就是極歹的人。
        • 我們今天若講到「陳進興、白曉燕」,我們還記得嗎?
        • 這件事情已經經過14年了,我們有沒有把他忘記?我們記得他是一個非常殘忍、沒有心肝的人。

 

  •  
    • 帖撒羅尼迦的信徒,記得保羅、紀念保羅。
      • 是因為他替教會帶來祝福?還是因為他是極歹的人?
      • 信徒紀念他什麼?就是紀念他在教會的時,他為著減輕信徒的負擔,自己着磨、艱苦,辛苦做工,又盡力傳福音給他們。

 

  •  
    •  
      • 保羅替教會帶來很大的祝福,所以當保羅離開他們的時,他們猶原記得他、紀念他。
    • 第二、帖撒羅尼迦的信徒,他們為著保羅作干證。
      • 我們上次有講到,當時在社會上,出現很多宗教騙子,他們利用宗教來騙財騙色。

 

  •  
    • 有人也在懷疑,保羅豈是一個宗教騙子,不然怎麼會四處傳福音?
    • 保羅說,他們出來傳福音,「不是出於差繆、不是出於無清氣、也不是用奸詐。獨獨就是在於聖潔、公義、無可嫌。」
    • 「聖潔、公義、無通嫌」,是在講保羅出來傳福音的動機。

 

  •  
    • 他們不是要利用宗教、騙錢騙色;乃是出於上帝對他們的呼召、所做的是符合上帝的真理,是對得起上帝、對得起人的。
    • 到底保羅所說的:「他們是出於聖潔、公義、無通嫌」來傳福音,這件事情,是真的假的?
      • 若是自己謳咾自己,所講的話,就不可信。

 

  •  
    •  
      • 在路邊賣西瓜的,每顆西瓜都講很甜,到底有影嗎?要真正吃了才會知道。
    • 所以保羅說,他所講的,有帖撒羅尼迦的信徒作見證,他們跟保羅逗陣作伙, 他們親眼看見保羅的做人,他們可以證明,保羅是不是這款的人。
    • 這些信徒怎麼說?他們有替保羅作見證嗎?有!

 

  •  
    •  
      • 在1:9的所在就講到,「恁自己報明講,阮到恁中間是什麼款」。
      • 帖撒羅尼迦的信徒,當他們傳福音去到亞該亞、馬其頓的時候,他們也傳講保羅的做人,證明,保羅是出於聖潔、公義、無通嫌的動機,來傳講上帝的福音。
      • 他們作干證,證明保羅的做人,用這樣來回應保羅。

 

  •  
    • 第三、帖撒羅尼迦的信徒「知」保羅所講的話。
      • 這個「知」,在和合本寫作「曉得」。不只是皮皮阿知,而是,徹底瞭解保羅的用心。
      • 了解什麼?了解保羅所講的話,攏是為著他們好。

 

  •  
    • 保羅講的話當中,有的是「勸勉」有的是「安慰」有的是「做干證」。
    • 有人冷心倒退時,就勸勉他們,苦勸、勉勵,要把他們挽回。
    • 有人在行天路當中,受傷、艱苦心,就安慰他們,要使他們重新再站起來。

 

  •  
    • 有人還不認識上帝的、對真理還不明白的,就作干證,要使人明白真理、認識上帝。
    • 這些話,有時候,並不是很好聽,甚至有可能會帶著責備的意思。
    • 但是,帖撒羅尼迦的信徒,他們「知」,保羅所說的,是為著他們好。

 

  •  
    •  
    • 親像作老父的,苦勸子女同款。
    • 是要讓他們行代誌,能夠合佇上帝,使上帝歡喜。
    • 我們知道,信徒要有這款的認識,是很不容易的事。
      • 尤其,當牧師把很多事情講得很白的時候,有的人會生氣、有的人會翻臉。

 

  •  
    •  
      •  
        • 甚至,我曾經遇過講道時,會友直接站起來瞪我,轉身走出去。
      • 當人聽到話,心裡刺到的時,還能夠明白:「這是為著我好,是要使我得到上帝的歡喜」,能夠接受、聽進去。
      • 這款的態度,是非常寶貴的。

 

  •  
    • 我們在這裡看見,保羅來到帖撒羅尼迦,在這裡傳福音、建立教會。
    • 他盡力傳講上帝的真理,他用聖潔、公義、無通嫌的動機來傳福音,他不講諂媚的話還使人歡喜,反轉是講「勸勉、安慰、作見證」的話,要使人得到上帝的歡喜。
    • 他在教會中所做的,這些信徒都看見了。

 

  •  
    • 並且,他們用紀念、用干證、用曉悟、謙卑受教來回應保羅的所做。
    • 這是一間教會,很美的款式,帖撒羅尼迦的信徒,實在值得人謳咾。
    • 但是,請我們注意!保羅並沒有大力謳咾他們;反轉,是為著他們這款的回應,來感謝上帝無息!
    • 為什麼?

 

  •  
    • 保羅說,帖撒羅尼迦的信徒,能夠這樣子回應他,攏是出於上帝聖靈的做工。
    • 很多教會的牧師,他們也像保羅一樣,盡力傳講上帝的話、在教會內推動很多事工。
    • 但是,他們所得到的回應,卻是「做得流汗、被嫌得流唌

 

  •  
    • 為什麼平平都是盡力服事上帝的傳教者,所得到的回應,卻是完全不同?
    • 有二個重要的關鍵,
      • 在13節講:「恁對阮承受上帝的道理的時,恁接納伊」,
      • 這個接納,是好親像好朋友來到咱兜,咱不但開門讓他進來,還心裡歡喜、歡迎他來。

 

  •  
    •  
      • 當帖撒羅尼迦的信徒,在聽上帝的道理時,他們不止是「聽」,還很高興、很期待要聽見上帝的話。
      • 我小時候參加禮拜的時,唱聖詩、獻詩,沒問題;啟應文,跟著大家念,也沒問題,但是一到讀聖經、講道,心裡就覺得厭煩,覺得牧師再怎麼講都是那些,還喜歡講得lo-lo長。
      • 怎麼可能歡喜聽、還充滿期待聽講道?

 

  •  
    •  
      • 可是,帖撒羅尼迦的信徒卻是歡喜又滿心期待,來聽,就接受所聽見的。
    • 另外一個重要的關鍵,就是,他們不把保羅所講的話,看作是「人的道理」,就是「上帝的道理」。
    • 這兩個有沒有不同?

 

  •  
    •  
      •  
        • 若是掠作出於「人的道理」,或許有人心裡不服:平平都是人,平平都受教育,為什麼要聽你的?
        • 不過,若是掠作出於「上帝的道理」,那麼,人的態度,會謙卑,會願意聽、願意接受。

 

  •  
    • 保羅說,教會的信徒,能夠有這款的態度:歡喜聽講道,並且把牧師所講的話掠作是出於上帝的道理,
    • 這不是信徒自己做得到的, 獨獨是上帝的聖靈在他們的心裡面,出力、做工、運行。

 

  •  
    •  
      • 聖神在信徒的心中,替他們預備一個歡喜接受的心、一個好的土地,讓他們,能夠聽見上帝的道理,可以把道理的種子種在好土裡,那個道理就發芽、成長,將來結實30倍、60倍、100倍。
      • 是上帝的聖靈在他們的心中做工,他們才能夠歡喜來聽、來接納保羅所講的話,

 

  •  
    •  
      • 也是上帝的聖靈在他們心中做工,他們才能夠將保羅所講的話,掠作是上帝的道理,而不是人的道理,來謙卑接受。
    • 因為這樣,保羅為著帖撒羅尼迦的信徒,他們用紀念、用作干證、用曉悟、謙卑受教的態度,為著這個,來感謝上帝無息!

 

  •  
    • 兄姐!從上禮拜,直到這禮拜,我們看見一個受呼召、盡職的傳教者,為著上帝所交託的使命,盡力傳講上帝的道理;
    • 我們也看見,這間教會的信徒,他們歡喜、謙卑、受教,來接受上帝的道理。

 

  •  
    • 傳教者與信徒,兩方面都在信仰上,努力,要使上帝歡喜。
    • 這款的教會,真正是互上帝歡喜的教會。
    • 兄姐,當我們看到這段的經文,不知道,我們有什麼感受。

 

  •  
    • 可能是受激勵、可能覺得很欣羨、可能也期望我們的教會能夠成為這款的教會。
    • 不管是什款的感受,請咱不要覺得自卑,覺得我們教會怎樣比不上人家。
    • 聖經裡面的記載,是上帝給我們的應允,這些事情,上帝當時這麼作,到現在上帝也同款這麼作。

 

  •  
    • 上帝當時運行在帖撒羅尼迦的信徒心中,上帝也會運行在我們的心中。
    • 上帝要親自建造他自己的教會,包括牧師、長執、同工、每一位信徒。讓我們的教會,也親像帖撒羅尼迦的教會,成為一間他所歡喜的教會。

 

  •  
    • 盼望上帝將「相信」賞賜給我們,也將這款的盼望賞賜給我們。在相信上帝的能力,以及「盼望有一天,上帝要成就」,當中,我們一起跑走天路。

 

Eng 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經文:帖撒羅尼迦前書2:1-8

  • 有人說:作生意人,若是想要生意越做越好,有一句話,一定要記在心裡,那句話就是「人客永遠是對的!」
    • 意思是,當老闆的,要想辦法滿足客人的需要,要給客人最好的服務,要為著客人設想,使客人心裡覺得真歡喜,這樣,他的生意,就自然會越來越好。
  • 這樣的觀念,在現在來講,已經非常普遍了。甚至,不只是生意人,連在教育界也是這樣。
    • 我們若看現在的開學日,校長、老師,要穿上卡通的衣服,打扮得很有趣,學校要佈置得熱鬧,來迎接學生。
    • 以前我們的時代,去學校的時候,父母會交待老師:「他若不乖,盡量打他」
    • 現在,父母對老師的交待:多照顧、多疼他...
    • 現在,老師不再是教育學生,而是親像做生意人,在「服務」學生、「服務」家長。
    • 越能夠滿足學生家長的需要,他的名聲就越好;所以,有越來越多的老師,不敢「教」學生。
    • 這就是「教育界的服務業」
  • 不只這樣,我甚至覺得,連政治也好像變成服務業了。
    • 不管哪個政黨都一樣,若是他所講的話,或是他所做的事情,被報導出來,引起很多民眾的不滿。
    • 不久之後,他就會「順應民意」,改變他的立場,想要得到民眾的接受。
    • 我們先不管他們講的、做的是什麼事,但是,他們這種「順應民意」的做法,「一下這樣,一下又變成那樣」,
    • 只想要得到民眾的滿意, 卻沒有經過妥當、周全的計畫、討論,就會把政治變成服務業。
  • 那麼,在教會界當中,有沒有受到整個社會的影響,變成服務業?
    • 把教會看作服務業,事實上,就是把誰,看作要付出服務的人?
    • 誰要出來滿足大家的需要?---牧師。
    • 豈真正是這樣嗎?牧師要來滿足信徒的需要嗎?
  • 在今天的經文裡面,保羅用他自己做一個傳教者的經驗,讓我們重新來認識「傳教者」這個職分。
  • 第一、為什麼傳教者會來到這裡?
    • 有的傳教者他會在地方教會,成為駐堂的牧師;有的會到別的國家作宣教師;有的會在機構,比如學校、醫院、其他的機構裡面,在那裡服務。
    • 不論這些傳教者去到哪裡,保羅說,都「不是空空」--都不是隨便、湊睹坎、不是沒有目的。
    • 一個傳教者會去到那裡,我們都相信,這是出於上帝的旨意
    • 上帝的旨意,對於傳道者本身來講,是美好的旨意;
    • 同時,對於傳教者所去的地方,不論是教會、機構,同時也是美好的旨意。
    • 上帝要通過教會/機構,使傳教者得到祝福;同時,也要讓教會/機構,因為傳教者的緣故,得到祝福。
  • 所以,表面來看,一個傳教者會去到哪裡,是通過體制、通過會員和會監選,看起來,是人在尋找;
    • 總是,我們確信,這都是在上帝所安排的旨意當中,上帝所做的事。
    • 為著使傳教者、使教會/機構,攏平平得到祝福、得到利益。
    • 這是我們必須要代先確定的認知基礎。
  • 若是我們有確信、了解這一點,那麼,不管是傳教者,或是教會/機構,就需要「依靠上帝、得著好膽」。
    • 我有一位神學院的同學,到現在還沒有受派去牧會。問他為什麼?因為他覺得,教會裡面有很多「獅、熊、虎、豹」,只要想到就怕。
    • 但是,我們也知道,有很多教會,他們不要找牧師,問他們的長老為什麼?他們也說,很多牧師都是「獅、熊、虎、豹」,只要想到就怕。
    • 保羅在經文中講到,他不久前,在腓立比這個城市,遇到多多的受苦、侮辱,他才剛剛離開那裏;那些受苦的事情,還放在他的心裡,讓他想到就怕。
    • 他也知道,若是來到帖撒羅尼迦,他同樣會遇到許多的艱苦、著磨。
    • 但是,保羅仍然來了。
    • 為什麼?因為他「依靠上帝,得著好膽」。
    • 既然所要去的地方,是上帝的旨意、上帝的安排,那麼,獨獨依靠上帝,來得到膽量,相信:上帝的安排,對兩方都是最好的祝福。
  • 同樣,教會/機構,要接受一個新的傳教者,心裡也會害怕,不知道來的人會是什麼樣的。
    • 總是,若確實相信,這是上帝所安排的,也需要依靠上帝,勇敢來接受一個新的牧者,
    • 不管這位傳教者,跟過去有多莫大的不相同,上帝都要通過傳教者,要使人得到祝福。
  • 因為上帝的安排,不是空空;着依靠上帝,得著好膽。
  • 第二、傳教者是怎樣來的?是每個人想要做就可以做的嗎?
    • 在保羅的那個時代,羅馬帝國裡面,經常出現宗教騙子。他們假無意在傳福音、替一些神明服事,但實際上,卻是利用宗教,來騙錢、騙色。
    • 這種人在現代也是有。
    • 有人也懷疑保羅這些人豈是宗教騙子?
    • 保羅才說:「阮的勸勉不是出佇差繆、不是出佇無清氣,也毋是用奸詐」;他們不是利用宗教,假裝作傳道者,來騙錢騙色。
    • 那麼他們是怎樣可以成為傳教者?就是「互上帝驗過」。
    • 要做傳教者,不是自己想到作就可以做;而是要上帝所揀選、試驗過的人。
    • 換句話說,傳教者的老闆,就是上帝。是上帝將「傳教者」這個職分,給什麼人,這個人,才能夠來做這份工作。
    • 那麼,傳教者這份工作的內容是什麼?上帝交待給他們的職務,就是傳講上帝的福音。
  • 既然是這樣,傳教者是要向誰負責?是向教會負責?向中會負責?還是向上帝負責
    • 兄姐,我們平常上班的時候,我們所做的工作,是要向同事負責,還是要向上司、老闆負責?
    • 我們常常可以在電視上,看見政府官員,做錯事情,他們也會負責,怎麼作?下台!
      • 但這其實是最不負責任的作法,丟下爛攤子,讓其他人來收尾。
    • 負責任,也就是說,我們把上司、老闆所交待的事情,盡忠、做好。
  • 所以傳教者,不是要講人歡喜聽的話;不是要提供(喪、喜事)各種服務,來滿足眾人的需要;傳教者不是要使人歡喜。
  • 獨獨是要使上帝歡喜,要把上帝所交託他們的工作,就是福音,好好來傳講,宣揚,盡力做好,通使上帝歡喜。
  • 因為上帝隨時檢驗他們的心;看他們有什麼做不好的所在亦無。
  • 一個傳教者,有沒有盡忠於上帝的福音,由兩個方面可以看出來,
  • 一個就是他平常所講的話,一個就是他的內心
    • 傳教者講的話,有沒有反起反落、或是扶扶坦坦、花言巧語,講一些人愛聽的,其實信徒若是斟酌來聽,都可以聽得出來。
    • 所以保羅在第5節說:「因為阮攏未曾用諂媚的話,照恁所知的」
  • 講話,人可以聽見;但是內心,人看得見嗎?
    • 「人心隔肚皮」,沒有人可以看出別人的心是怎樣。
    • 總是,上帝是鑒察人的心的,祂常常檢驗他們的內心,可以查出,到底他們豈是為著賺錢、為著虛浮的名聲、地位,來作一個傳教者。
    • 所以,保羅說「也無用妝飾來遮蓋貪心,上帝作干證」
  • 傳教者的身份、職務,是從上帝來的,他所應該做的事情,就是好好的、把上帝交代給他的任務來完成,好好傳講上帝的福音;而不是要取得人的歡喜。
  • 第三、若是一個傳教者的身份,是從上帝而來,那麼,他要用什麼態度,來面對教會的眾信徒?
    • 第一項,要謙卑。
    • 在第6節,保羅說「阮作基督的使徒,雖然通教人敬重阮,總是毋曾對人求榮光」
    • 雖然傳教者是被上帝揀選的,總是,做一個傳教者,不要驕傲,自己當作很了不起,想要得到眾人隨前隨後、扶扶坦坦。這樣的態度,並不是真好。
  • 另外,當傳教者,態度要溫柔:好親像奶母io家己的子兒。
    • 奶母,是io孩子的專業,因為一個奶母,她顧過許多孩子,所以他有經驗、他有專業的知識。
    • 當這位有知識、有經驗的奶母,要io自己的小孩,他會比新手媽媽,多一分的從容、在穩、更多的耐心。
      • 有些什麼都不懂的新手媽媽,第一次io孩子會很緊張,太焦慮、不知怎麼作,甚至孩子哭、媽媽也跟著哭,會挫折、發脾氣。
    • 作傳教者,要有奶母這款的從容、耐心的態度,叫做「溫柔」。
  • 閣有,傳教者要有疼教會的心。
    • 保羅說,不只是要向傳講上帝的話,連自己的性命也歡喜互恁。
    • 不是要處處跟教會計較,而是能夠替教會設想,甘願付出,這是傳教者的愛疼。
  • 兄姐,保羅用這段經文,是在向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徒,表明:一個傳教者的模樣。
    • 傳教者是上帝所揀選的,上帝有交託他該做的職務。
    • 傳教者要隨時向上帝負責任,因為上帝監察他們的內心。
    • 傳教者不是要滿足信徒的需要,不是要講好聽話、讓信徒歡喜。
    • 獨獨傳教者要用謙卑、溫柔、愛疼的態度,來款待教會。
  • 當我準備這篇經文,會讓我很緊張:我有沒有這樣!
  • 我想,我會在這裡,不是空空,是出於上帝真美的旨意,要使我、以及我們的教會,平平都得到上帝的祝福。
  • 總是,我也需要兄姐替我祈禱,讓我可以成為上帝所歡喜的傳教者,可以盡忠傳講上帝的道理,用謙卑、溫柔、愛疼,跟我們每位兄姐,同行天路。

 

Eng 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日期:20111016 光和

經文:帖撒羅尼迦前書1:1~10

  • 兄姐平安!在我們的印象中,有沒有哪一間教會,是讓我們覺得很不錯,曾經想說:「如果我們教會也能像這樣就好了」,有嗎?
  • 一般在教會界,韓國的教會,趙雍基牧師的純福音教會,1958年,開始設立的時候,禮拜人數只有6人,他跟太太,和3個小孩,加上一個來躲雨的喔巴桑。
    • 到了1992年,經過34年,教會的信徒,超過70萬人。
    • 這麼多人,禮拜堂要多大?一次要容納2萬5千人,禮拜要分好幾堂,信徒要做禮拜,要先排隊。上一堂還在做禮拜,就要到門口排隊。
    • 不只這樣,純福音教會也做網路的敬拜。同時間,只要打開電腦,不論是在世界的哪裡,都可以一起參加禮拜。
  • 哇~70萬人,如果我們教會可以這樣就好了!是嗎?
    • 或者親像是,新加坡的教會,作禮拜的時候,唱短歌、敬拜的時,都像是辦演唱會,台上、台下都很嗨,看過去都是青年人,教會充滿活力、有精神。
  • 哇~如果我們教會可以這樣就好了!是嗎?
  • 許多信徒、牧師盼望教會是這樣的,就去韓國、去新加坡,去許多教會學,去看,想要學他們的款式,然後,回來,把自己、原本的教會,轉型,改變,變成像他們一樣:
    • 人數多、青年多、有活力、有行動力
    • 多好!是嗎?
  • 若是,這個世界上,有一教會,是上帝所歡喜的款式,是值得大家都去看,去學的,那麼,我們覺得,上帝所喜歡的教會,是人數很多的?還是青年人很多的?還是注重門徒訓練的教會?或是影響力的教會?
  • 今天的經文,是保羅寫給帖撒羅尼迦教會的書信,裡面講到:「這間教會,是攏總信的人的模樣」,也就是模範。
    • 意思是,帖撒羅尼迦教會,是一間,值得我們去看、去學習,然後改變我們的教會,親像他們那款,模範的教會。
    • 那麼,帖撒羅尼迦教會,是一間,什麼款的教會?
  • 保羅說:「他為著他們眾人,常常感謝上帝,在祈禱的中間數念他們。」數念他們什麼?
    • 就是數念他們「有信就行做,有仁愛就著磨,有向望咱的主耶穌基督就吞耎」
    • 這是一間「有信、有仁愛、有向望的教會」,是上帝所疼的,值得我們學習的教會。
  • 怎麼說,帖撒羅尼迦教會,有信心、有仁愛、有向望?
  • 第一、有信心:在第4、5節,講到他們的信心。
    • 帖撒羅尼迦教會,是保羅去傳道旅遊的時,將福音傳到這個城市。
    • 他們的信徒,本來都是無信上帝的,第一代的信徒。他們離開本來的信仰,來相信上帝,接受耶穌基督做他們的救主。
    • 兄姐,我想也曾經有過經驗:對於一個無信的人,我們用嘴跟他講道理,講一講,他就會來信主嗎?--我想不會!
      • 以弗所書2:8「恁對恩典得著救,是對信;這毋是出於恁本身,是上帝所賞賜;毋是出於所行,免得人誇口」
      • 和合本「你們得救是本乎恩,也因著信,這並不是出於自己,乃是神所賜的,也不是出於行為,免得有人自誇」
    • 一個人能夠信上帝,信耶穌得著救,他的信心,是上帝所賞賜給他的,就叫做恩典。
      • 上帝將信心放在人的心中,人才會聽見福音,能夠接受、然後相信。
      • 上帝將信心放在誰的心中?就是那些:他所揀選的人
    • 所以,保羅講,帖撒羅尼迦教會,是上帝所疼的教會,
      • 因為,上帝在帖撒羅尼迦這個城市,揀選了他們這群人,
      • 將堅固的信心放在他們的心裡,
      • 使這群信徒,聽到保羅所傳的福音,他們聽見,再加上聖靈感動他們,在他們心裡作工,他們就接受。
      • 從無信上帝,成為信上帝;這就是,「信心」最好的證據。豈不是?
    • 所以,這樣看,我們的教會,是不是一間有信心的教會?你有沒有信心?
      • 信心,是上帝所賞賜給我們的;不是我們自己產生的。
      • 我們今天能夠坐在這裡,一起敬拜上帝,這就是上帝將信心賞賜給我們的證據。
    • 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心並沒有停留在「相信上帝」這個階段,保羅說,他們「有信就行做」
      • 就是,他們相信之後,開始在信仰上,有實際的行動
      • 什麼樣的行動?就是仁愛的行動
  • 第二、帖撒羅尼迦教會,是一間有仁愛的教會。
    • 這裡的仁愛,講的,是信徒對上帝的疼,對主耶穌的疼。
    • 這種疼,親像是父母對子女的疼:
      • 嬰兒時期半夜起來泡牛奶、幫孩子洗澡、每天接送上下學、準備晚餐、煩惱健康、賺錢養他們等等,
      • 當父母的,再怎麼辛苦、麻煩,都會繼續作下去。為什麼?
      • 因為父母疼子,不嫌勞苦,所作的,都是歡喜甘願。
    • 父母疼子的這種疼,就是帖撒羅尼迦信徒疼上帝、疼耶穌的
      • 當這些信徒信上帝以後,他們受到多多的苦難,受到家人、鄰居、朋友、整個社會的不諒解、怨恨、苦毒,
      • 雖然這些不諒解、這些怨恨,造他們生活裡面,有許多的艱苦、苦難。
      • 但是,他們歡喜、甘願來承受這些。
      • 為什麼?因為,他們疼上帝、疼主耶穌。甘願為著主,來承受攏總的艱苦。
    • 這就親像眾使徒、主耶穌的款式。
      • 他們就好像耶穌,在受釘以前,雖然受到多多艱苦,仍然持守上帝給他的使命。
      • 這款的疼,為著持守信仰,甘願承受多多的壓力、艱苦,是多麼寶貴的疼。
    • 但是,帖撒羅尼迦教會,並不是每天坐在家裡、坐在教會裡,整天,忍受艱苦而已,他們把對上帝的疼,轉化成更積極的行動,就是盼望的行動
  • 第三、帖撒羅尼迦教會,是有盼望的教會。第3節說「有向望咱的主耶穌基督就吞耎」
    • 這裡的吞耎,意思是好像阿兵哥在出操,不達到目標,絕對不放棄,那種「堅持」。
    • 吞軟,是堅持;就是在生活裡面,堅持照主的道理的行做。
    • 我們知道,信上帝的人,有許多事情,跟不信的人,是完全不同。
    • 對於我們已經信好幾代的人,我們沒有感覺。但是,對於初信主,第一代的信徒,那個差別非常大。
      • 我若是無信的人,原本初一十五,都要準備拜拜;信了以後,初一十五,我的厝邊在拜,看到我沒有傳出來拜,他會不會來問?
      • 我在無信的時,週六、週日都跟朋友去玩;信了以後,朋友找我,我都說沒空,要去做禮拜,朋友會不會問?
      • 會不會有壓力?
    • 一個第一代的信徒,從他本來的信仰,他的生活方式,跳到一個完全不同的信仰,一個完全不同的生活款式,他要做得到,需要付出多麼大的堅持、多大的努力。
    • 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徒,他們用實際的行動,就是他們怎樣離開偶像,歸佇上帝(離開原本尚未信上帝以前的生活方式,照聖經的真理來生活):成為最有力的見證。
    • 保羅說,他們在生活中,為著信仰,所堅持的,這一切,整個馬其頓、亞該亞,地區,每個人都知道。
    • 若講到帖撒羅尼迦教會,大家都知道,就是那個拜上帝、信耶穌的教會。
    • 這款的行動,就是服事。
  • 為什麼他們要這樣?是什麼原因,使他們可以這麼堅持?
    • 因為他們知,他們所信的,是真閣活的上帝。
    • 有一天耶穌要再來;當耶穌來的時候,那是活人與死人受審判的時。
    • 同時,他們也相信,當耶穌再來的那一天,他們有得到耶穌的赦免,得到拯救。
    • 因為這樣,他們在生活裡,堅持遵守聖經的道理,照聖經的教示來行。
  •  
    • 兄姐,保羅告訴我們,帖撒羅尼迦教會是攏總信的人的榜樣。
    • 但是他並沒有告訴我們,關係帖撒羅尼迦教會人數有多少,經常費奉獻有多少,青年人有多少。
  • 保羅說的,是帖撒羅尼迦,他們在上帝的恩典裡面,成為一間有信心的教會,
    • 然後他們把信心,變作疼上帝行動,甘願承受多多的苦難。
    • 又進一步,把他們對上帝的疼,實現在生活當中,在生活裡,持守聖經的真理;用生活的見證,成為他們最好的服事。
  • 兄姐,我們的教會,我們每個人,也是得到上帝的恩典,上帝揀選我們,將信心放在我們裡面,使我們相信上帝、接受主耶穌作救主。
    • 我們也是有信心的。
    • 既然這樣,我們的信心,不要只是停在「相信上帝」這裡。
    • 我們需要用實際的行動,表明我們的信。
      • 有一個疼上帝、疼主的心,在信仰中,不怕受艱苦。
      • 另外,就是,生活的見證。持守聖經的真理來行,用我們的生活,成為信仰的見證。直到,耶穌再來的那一天。
  • 或許,我這麼講,很多人心裡會有壓力,覺得自己做不到,沒有辦法處理那麼多的困難。
    • 希伯來書12:2「着注神看耶穌,就是做信的源頭及成尾者」。
    • 免緊張,上帝既然揀選我們,給了我們有信心,耶穌要親本身,作成這件事。
    • 獨獨依靠主,單純地順服。
    • 將各樣的困難祈禱,告訴他,他要將人所想不到的平安,放在我們裡面,又要帶領我們,經過人生的路站。
  • 上帝要幫助我們,建造我們,成為一間有信、有仁愛、有盼望的教會。

 

Eng 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日期:20111009 光和

經文:腓立比書4:1-9

  • 兄姐平安!我記得國小寫作文,老師就教我們,寫作需要「起承轉合」
    • 要有起頭/前言,中間要論述,最後,要用簡單、扼要的話,作結論;使人可以捉到重點,知道這篇文章在寫什麼。
  • 今天我們所讀的經文,已經來到腓立比書的第四章,就是保羅寫給腓立比教會的書信,進入到結論的部分。
  • 通過結論,我們可以知道,保羅通過這封信,對腓力比教會的信徒,所講重要的話。
  • 我們還記得,腓立比教會,是保羅到歐洲傳福音,所設立的第一間教會,他們在一起從無到有,一起為著建造教會而努力,同甘共苦,也一起面對社會對他們的迫害、苦毒。
  • 保羅與腓立比教會的感情,是非常的深的。
    • 所以保羅對他們說「我所疼、所欣慕的兄弟,做我的歡喜、做我的冠冕,所疼的啊
    • 「着案呢徛在佇主」。
  • 保羅對他所疼愛的教會,有一個期待,就是要他們「徛在佇主」,和合本講「靠主站立得穩」--依靠上帝,能夠在各樣的環境中仍然站穩、不動搖。
  • 要怎樣徛在佇主?
  • 第一、心志要和合。就是我們上次講的,要有相同的目標,同樣的心志,在教會中,作伙同工。
    • 保羅講到兩個人:友阿爹與循都基。這兩個人原本及保羅作伙,為著福音的事工,出力打拼。
    • 但是,後來,兩人卻變成一人形一路;他要做他的,他要做他的。
      • 我們知道「拔河」這個運動。兩隊的人馬,各自出力打拼。拉來拉去,這繩子就是在原來的所在,來來去去。
    • 友阿爹跟循都基就像是拔河一樣。
    • 他們都是教會的領導,他們隨人帶著自己的支持者,隨人作他們自己的事情,就好像拔河的兩個隊伍,拉過來、拉過去。
    • 他們所努力、出力,所做的工,就因為兩方拉來拉去,變成一場空。
    • 沒有人得到利益,教會也沒有得到進步。
    • 所以,保羅勸他們兩人,要同心佇主。
    • 不要堅持自己的意見,隨人作隨人的工,著要尋求共同的目標,一起努力,才能夠使所作的工,發揮他的功效。成為教會的幫助。
  • 在保羅苦勸他們要同心的同時,保羅也向教會的信徒講,要他們幫助這兩人,使他們找到一個共同的目標。
    • 我們在這裡看見(1),教會的領導,他們也是需要別人幫助的。
      • 有時我們會以為,當了牧師、長老、執事,他們就變成超人。什麼問題都不會發生,就算有問題,他們都會自動解決。
      • 其實無影,教會的領導,同工,也是一樣,是有限、有軟弱的人,同樣需要有人來幫助他們。
    • 另外,我們也看見,誰來幫助他們?教會內的兄弟姊妹---就是真的同伴。
    • 我想,在教會裡面,比較怕的是,沒有人想要chap事情,尤其是有人「毋都好」、意見不同的時,無人要出來協調。因為怕「公親變事主」。
    • 大部份,都會想說,「過一陣子就好了」、「順其自然」,或者,是「讓別人去處理」
    • 但是,保羅卻要教會內的兄姐,在信仰上,真的同伴,出來幫助他們,作協調的事。
    • 保羅這樣,是在表明:這不是個人的事,而是關係到整體教會的事,就需要大家一起來面對,一起參與,讓人可以再次相合,找出合於信仰,共同的目標,作伙為著福音的事工來打拼。
  • 第二、徛在佇主,就是要「歡喜」。
    • 這裡所講的歡喜,不是「嘻嘻嘩嘩」,喝酒宴樂,那款的歡喜。
    • 而是從內心發出來,一種平安、安然自在那樣的坦然。
    • 當保羅這樣勉勵他們,著要歡喜的時;我們不要忘記,那個時候的腓立比教會,所面臨的環境,是別人的迫害、苦毒,那不是一個可以過得歡喜、自在的生活。
    • 但是保羅卻勉勵他們,叫他們着歡喜。
    • 面對迫害、苦難的環境,要怎麼歡喜得起來?保羅要他們把歡喜起造在「對上帝的信」上面。
    • 保羅說:「主近了」。這句話有2個意思,
      • 一個是說「主耶穌再來的日子近了」,主耶穌要來掌權,他們不免再受到窘逐、迫害。
      • 另一個意思是說「上帝離他們很近,在他們的四周圍,上帝與他們同在」。
      • 羅馬書8:31「上帝若為咱,是誰會對敵咱?」
    • 雖然腓力比教會遇到許多的窘逐、迫害、苦難,但是,保羅提醒他們:主近了!有上帝為恁,有上帝在你們的四周圍保護你們!誰能夠對敵恁?你們的確不免驚!
      • 既然上帝就在四周圍保護,那麼,把所需要的,用感恩的心,一項一項,向上帝祈禱、懇求,上帝都有聽見。
      • 第7節說「那按呢,從上帝那裡,要有人想像不到的平安,施落在每一個信靠耶穌得人心中」
      • 上帝要將平安,放在人的心裡面,讓人的心,可以安穩自在。
    • 保羅要他們「着歡喜」,不是叫他們假裝什麼事情都沒有,假裝很快樂。
    • 而是告訴他們,上帝就在他們身軀邊保護他們,他們所需要的,都可以向上帝講,上帝都聽見了;
    • 並且,上帝要保護他們,將平安放在他們心中,讓他們從心底,有平安,有力量。
    • 他們就要用歡喜,用安然自在,來面對各種的苦境。
  • 第三、要徛在佇主,就是要會想。
    • 在現實的生活中,我們都會面對整個社會的價值觀,受他的影響很大。
    • 特別,是這些「真實的、可敬的、公義的、清潔的、通疼的、好名聲的、有關德性、通謳咾的事」,這些攏是在講,當時社會當中,大家都看作好的事情。
    • 這些社會上看做好的事情,著要「數念」,要用頭腦想一想,不要人家講什麼,就跟著去做。
    • 苗栗縣政府,想要推動環境保育,想要讓生態多樣性,就在客家大院、旅遊服務中心放生700斤虎皮蛙,結果裡面有3大袋的美國牛蛙。
    • 工作人員有發現唷!但是覺得,這是好事,放生麻!就一起放了!
    • 才發現,這種美國牛蛙,會把水池裡面,會動的東西通通吃了,甚至連老鼠也吃得下去。
    • 結果,這種美國牛蛙,反而造成生態的災難。
    • 放生,是好事,要使生態多樣性,是好事,但是,放錯生,卻變成大大的錯事。
    • 這就是保羅所說的,要數念!雖然是好的事,仍然要用智慧、用頭腦考慮一下,才決定要做,不做。
  • 另外,若是聖經裡面所寫的,不管是通過自己讀聖經、聽講道、看好消息,參加查經班、訓練課程,所學到的,這些聖經的教導,都要去實行,去做。
    • 耶穌升天以前,在馬太福音28:20說「見若我所有命令恁的,着教示因守,閣我日日及恁佇的,直到世間的路尾
    • 耶穌要門徒,把他所教導他們的命令,都教導所有信耶穌的人,並且,叫他們要去「遵守」,要去「作」,若這樣,他們就要體驗到,主耶穌每日都跟他們同在,直到世間的路尾,就是要主耶穌再來的那一天。
    • 保羅在腓立比4:9也說「恁對我所學習、所領受、所聽見、所看見的--的什麼?聖經的教導,這些,攏着行伊,就賞賜平安的上帝,欲及恁佇的
    • 保羅講的,跟耶穌講的,有沒有一樣?他們講的都是一樣的:
      • 將聖經的教導,行出來。行出來,才能夠體驗到,上帝是真。
      • 還記得,耶穌走在海面上的事嗎,彼得看見,對耶穌說,若是你肯,叫我走到你那裏。
      • 耶穌對他說「你來」。
      • 彼得如果不跨過船邊,不踏出去,他倒底有沒有辦法,走在水面上?
      • 若聖經都沒有寫,我們用猜想的,大家來猜測:彼得能不能走在水面上?
      • 我們都無法知道,確實的情況;彼得若不走出去,耶穌講的話有沒有力量,他自己不知道,我們也不知道。
      • 只有當他行下去海中了,他才真實體驗到,耶穌確實讓他走在水上,不沈下去。
      • 後來彼得看見四圍的風浪很大,心裡起了害怕,就沈下去。沈下去之時,她大喊「主啊,救我」
      • 耶穌拉住他,對他說「小信的人啊,為什麼肴疑呢?」
    • 很多時候,我們聽了很多道理,卻心理充滿懷疑,豈有影?怎麼可能?
    • 我們什麼都還沒去做,心裡就充滿懷疑,當然馬上被風浪吞下去。
    • 耶穌說:去行,就我及恁佇的,到世間的路尾。
    • 保羅說:去行,就賞賜平安的上帝及恁佇的。
    • 兄姐,親像彼得,踏出去,就要經驗到,上帝的話,句句是真!句句有能力!
  • 保羅寫信給腓立比教會,最後結論時,他勉勵教會的信徒,著要「徛在佇主」
  • 通過三個方面:
    • 第一、教會要和合。大家要有相同的目標,共同的心志,一同努力,一起同工;這是每ㄧ位信徒共同的事情,大家都要一起參與。
    • 第二、著歡喜。因為上帝在四周圍,及咱同在。不管什麼款的事,都可以通過祈禱、懇求,排在上帝的面前,他要聽見,也要用平安,保守咱。
    • 第三、要會想;有些事情,大家都說好,不一定是好,不要人家講,就跟著去做。但是,聖經教導的事情,卻是要去做。只有去做,才會真正經驗到,我們所信的上帝,是真又活的上帝。
  • 兄姐,我們現在的環境,雖然不像早前,有許多的窘逐,迫害,但是,我們一樣需要面對整個不信的社會。
  • 在這款的環境中,我們的教會要繼續發展,就需要合一,大家一起努力,來同工。
  • 我們也需要堅固的信心,領受從上帝來的平安,用歡喜來面對每一個挑戰的日子。
  • 還要用頭腦來思考,不要人家講,就跟著去做。
  • 更要緊的事,要將所學到的、所聽見的,聖經的真理,去行出來。
  • 用按呢,徛起佇主的裡面。咱要有平安,有喜樂,有上帝的同在!

 

Eng 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日期:20110925經文:腓立比書2:1-13

  • 兄姐平安!我們上週有講到,腓立比教會與保羅之間的關係。
    • 腓立比教會,是保羅到歐洲宣教,所設立的第一間教會。
    • 這間教會的兄弟姊妹,他們作伙打拼,同甘共苦。
    • 甚至,他們一起經歷到,被羅馬政府壓迫的苦難。
    • 他們仍然不因為這樣,而四散、灰心倒退;反而更加好膽來傳講福音。
  • 所以,保羅在受關的時,寫信給腓立比教會的信徒,
    • 一方面是告訴他們,上帝會拯救他,要他們不要煩惱。
    • 另一方面,也勉勵信徒,要繼續在信仰上豎在。
  • 今天的經文,是接續上週而寫下來的。
    • 上周的最後,是保羅勉勵腓立比的信徒,即使面對外在環境的威脅,也不免怕驚因為,為著基督受苦,是出於上帝的賞賜。
    • 而腓立比信徒到底是怎樣面對外面的威脅?其實保羅攏知道。
    • 所以,在今天的經文2:1,保羅說:「所以,若佇基督有什麼勸勉,抑是什麼仁愛的安慰,抑是有聖神的什麼交通,抑是有什麼慈悲憐憫」。
    • 意思是,保羅他知道,腓立比教會的信徒,當他們面對外面的威脅之時,他們在教會內,是用耶穌基督的話互相勸勉、用仁愛相安慰,在聖靈裡面,大家用慈悲憐憫互相對待。
    • 這真正不簡單!
  • 但是,保羅對腓力比信徒,卻有更進一步的期待,期望他們可以「同心志、同仁愛、心神和合、心志專一」。
  • 為什麼保羅要這麼講?我們從整本腓立比書,可以發現,這個教會還是有他的問題,就是「不合」。
    • 4:2-3「我勸友阿爹閣循都基,著同心佇主」--這2個婦人本來都是保羅的好同工,但是後來,不知道是什麼緣故,兩人「諄阿」不和。
      • 教會裡面2個重要的同工,彼此不和。這樣子,教會要怎麼繼續發展?
    • 3:2-6「讀聖經」。
      • 就是說:有一群人,他們要把猶太教的規矩,帶入教會裡面。
      • 他們在教會裡面不斷主張,著要受「割禮」才可以。
      • 這款的主張造成教會信徒的困擾:到底信耶穌要不要受割禮?不受割禮,有沒有違背上帝的命令?
      • 若是教會裡面,沒有達成一個共識,教會要發展下去,就有困難。
    • 1:4-8---保羅強調:他為著眾人在祈禱。
      • 有學者就說,可能保羅有聽到信徒反應:保羅(牧師)對某某人比較好。
      • 有人覺得被忽略了。心裡不舒服。
      • 若是教會裡面,有人跟牧師沒有同心,教會要繼續發展,也是有困難。
  • 因為教會裡面有這款的問題,所以保羅期待他們,不只是停留在「相親愛、相安慰、相扶持」的狀況中,他們更需要進一步:就是2:2所講的「同心志、同仁愛、心神和合,心志專一」
  • 意思就是「整個教會,每一個信徒,要有共同的心態和方向」。
  • 為著要達到這個目標,保羅寫出「三不一要」:三個不可以做的,和一件要做的。
  • 第一個,教會裡面不要結黨。
    • 結黨,就是找一些跟自己會和的,跟那些跟自己不和的人,互相相爭、彼此排斥。
    • 結黨就會相爭、排斥、不合。使教會切為好幾塊,而不是一個完整的群體。
      • 好比,教會經常被比喻作耶穌的身體。
      • 把身體切成好幾塊,這個身體就會死了。
    • 或是,免疫力本來是要殺死外來的細菌,病毒,現在卻開始攻擊自己的膽、胃、心臟...
    • 或者是「腸子裡面,另外生一群細胞,就是腫瘤」,互相攻擊...
    • 沒多久,人就生病,甚至有生命的危險。
  • 若這樣,教會裡面若是結黨、紛爭,互相攻擊,要怎麼繼續發展下去?很困難。
    • 所以保羅說:不要結黨。
  • 第二,教會裡面不要為著要追求空空的榮光,也就是「虛華的名聲」。
    • 有時候會聽見別間教會的牧師在講:他們教會有某某長老、某某執事,靠勢自己是長老、執事,在教會裡面,行路有風,管東管西,但是,只出一張嘴,什麼也不做。
      • 如果教會裡面,每個人都這樣,都要靠勢,逞威風,什麼都做不好,什麼也不做,教會怎麼繼續發展?
    • 或者是說,在教會裡面,所做的一切事,是想要被讚美,想要聽到別人的肯定,這也叫做「為著空空的榮光」。
    • 比如說:當我們奉獻的時,若是想要被別人看見說「某某人奉獻很多,足感心~~」
      • 這個「想被看見、被讚美」就是他奉獻的目的/出發點;他所要的就是從人而來的讚美,「空空的榮光」
    • 這是一個例子,不管是奉獻、讀經、祈禱、服事、做工等等,如果是「想要被看見、想被讚美」,出發點都是在追求「空空的榮光」。
    • 這跟單純的奉獻、服事有什麼差別?
    • 我們想,想要得到讚美的人,若是得不到讚美,沒有被人注意到,那會怎麼樣?會不會失望?難過?心情不好?挫折?受傷?不想繼續做了?
    • 心情好就做得很好,心情不好就丟著不做。這樣,教會的事工要怎樣持續推展?
    • 所以,保羅說,不要為著空空的榮光。
  • 第三、在教會裡面,不要只顧自己。
    • 教會就是一個大家庭,我們在主裡面的兄弟姊妹。
    • 在一個家庭裡,若是各人忙各人的,上班的、上學的,回家以後也不講個話,直接進入房間,電腦打開,上網。
      • 這樣的家庭已經失去家庭的功能。
      • 在家庭裡,需要互相關心、扶持、共同付出、共同參與。
      • 同時在家庭裡面,學習忍耐、包容、培養自我形象、培養品格。
      • 但是,如果大家各人過各人的日子,自己管自己的事情,那麼,他就無法從家裡裡面起造,生命當中,很重要的部分。
      • 家庭是冷的,他個人也是有缺陷的。
    • 教會就是大家庭。同時,教會也是一個愛的團體。
      • 我們講「相愛」,其實就是從彼此有往來、有關係開始。
      • 有往來、有關係,才能夠在彼此往來當中,學習什麼叫做「愛是敖寬容、慈悲、愛是有盼望、愛永遠不boe無去」
      • 若是我們各人過各人的生活,我們彼此的關係沒有交集,我們就無法從教會中,學到「上帝通過教會」要培養我們的功課。
    • 或許有人講,我們住的地方離較遠,沒什麼機會可以見面、關心。可以打電話。
      • 每次若是颱風、下大雨,我都會接到我們的姊妹的關心電話,問一下「有沒有怎樣」、「要注意」。
      • 這款的關心,就讓人覺得,很溫暖。
    • 教會裡面,兄弟姐妹之間需要這款的互相關心,不可只顧自己。
  • 保羅勉勵腓立比教會的信徒,著要和合,有三件事情,不要做
    • 1.不要結黨、紛爭
    • 2.不可追求空空的榮光
    • 3.不可只顧只顧自己
  • 另外,保羅也講到一件「要作」的事,就是第5節講的:著有基督耶穌的心作心。
    • 耶穌基督的心,是什麼款?
    • 保羅在第6-8節中,講到耶穌基督的心。
    • 第一、基督的心,就是謙卑。
      • 誰需要謙卑?位高者或是位低者?
      • 特別是,當我們比較有學問、比較好過、比較有社會地位,我們就需要謙卑。把自己屈下來,跟大家一樣。
      • 好像耶穌,從神的高位,屈低,跟我們一樣,做一個人。
      • 謙卑,在講的是「心態」--不要驕傲。
      • 謙卑,講的也是「身段」--不要驕傲。這個「身段」,就是基督的心的第二個特質--順服。
    • 第二、基督的心,就是順服。
      • 就像是軍隊裡面,軍人唯一要做的事情,叫做順服。
      • 長官說什麼,就是「做什麼」,沒有藉口、沒有理由,只有盡力去完成。
      • 耶穌做了人,上帝給他的任務,他沒有藉口、沒有理由,只有盡力去做,就是「死在十字架上」。
      • 這是順服。
    • 第三、基督的心,就是不求回報,就是剛剛所說,不為著空空的榮光。
      • 十字架,不是榮光的記號。十字架,不是被肯定、被讚美的地方。
      • 耶穌的順服,他並不是為著得著榮光、得到讚美而去做的。他只是「單純地」順服。
    • 要有耶穌的心,就是要「謙卑、順服、不為著空空的榮光」
  • 保羅看見腓立比教會的優點:他們同甘同苦、他們一同經驗窘逐的苦難,保羅非常肯定,也讚美他們。
  • 同時,保羅也看見腓力比教會的問題:信徒彼此之間不合。
  • 所以,保羅期望他們,要解決這個不合的問題。就需要彼此和合,有共同的心志和方向,成為和合的教會。
    • 要怎麼作?就是剛剛講的「不要結黨、不要追求空空的榮光,不要只顧自己的事,還要有基督耶穌的心,就是謙卑、順服」
  • 最後,保羅再強調一次,要去做,去確實去做。
    • 知道這些事情,只是知道,放在頭腦裡面,沒有去做,教會並不會改變。
    • 這個不和的問題還是存在,教會要發展下去,還是有困難。
    • 所以知道以後,就要去做。
  • 但是,我們靠自己做得到嗎?
  • 保羅告訴我們一個好消息,在13節「因為恁有彼個意願,有彼個所行,攏是對上帝為著伊的好意,來行佇恁心內
  • 這句話是講:我們不必煩惱靠我們自己能不能做到。因為上帝會自己在我們心裡感動我們,讓我們有那個感動想要去做,也幫助我們,照這樣來作。
  • 我們所要做的,就是照心裡的感動去做,不必煩惱太多,去做就對了,因為上帝要親本身完成這件事。
  • 兄姐!保羅對腓力比教會的期待,放在任何一間教會,都是有利益的。
  • 我們的教會若是每個人,不管是信徒、或是長執,
    • 我們有共同心志、方向,
    • 我們在教會裡面,不結黨,沒有人追求空空的榮光,每個人互相關信照顧,
    • 大家在基督裡面,謙卑自己、順服於主。
  • 我們的教會一定會進步!
  • 兄姐,我們期望教會進步嗎?若是真的期望,我們一起來努力。
  • 保羅所寫的這些,不要只放在頭腦裡面。還要確實去做出來。
    • 不要要求別人做,而是從我們自己開始。
    • 也不要擔心我們做不到或是做不好。因為上帝會親自動工在我們當中。
    • 上帝要讓我們的心火熱起來,讓我們的手腳有力量,生活有見證。
    • 在他的美好的旨意中,建造我們的教會。

Eng 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經文:腓立比書1:21-30

  • 兄姐平安!人家說養小孩時,「第一個照書養,第二個照豬養」,是真的嗎?
  • 我家Nana第一次生小貓時,我整天什麼事都不用做了,整天看小貓、摸小貓,跟小貓說話;等到她第二次生小貓,還是很高興,不過,變成只去喂飯、整理,好像這件事情,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了。跟第一次完全不同。

  • 我們若是有生2個以上的小孩,會不會這樣?
  • 為什麼會有這個差別?同樣都是自己親生的,怎麼會這樣?
  • 我想,跟「第一次的經驗」有關係。人生當中,許多的第一次的經驗,都會使人留下很深的感動。

  • 第一次會騎腳踏車、第一次坐飛機、第一次買房子、第一次談戀愛等等,因為從來沒有發生過,所以,那個感受會特別不同。
  • 感受不同,所放下的感情的深度也就不同。
  • 為什麼我要講這個,因為今天的經文,是保羅寫給「腓立比教會」的批,而腓立比教會,就是保羅到歐洲宣教,第一間設立的教會。

  • 在使徒行傳16章記載保羅在半夜看見異象,有馬其頓人向他招手,懇求他到馬其頓來幫助他們。
  • 他就按照這個意象,前往馬其頓。所入的第一個城市,就是「腓立比」。
  • 當安息日的時,保羅去到城外的河邊,那裏有一群人,在那裡祈禱。

  • 他就坐下來,向這群婦女來講道,聖經說,其中一個人,名叫「呂底亞」。
  • 從按呢,慢慢、慢慢,他們開始建立教會,就是「腓立比教會」。
  • 腓立比教會,就是保羅在馬其頓,也就是歐洲所建立的第一間教會。

  • 當他們要建造教會的時候,沒有現成的會友---
  • 以前我們教會是從左鎮教會分出來的,所以,當我們設立聚會所開始聚會的時候,已經有一群人,是基本成員了。
  • 但是,腓立比教會不是。他們要靠自己去傳福音、去招呼人來教會。

  • 當時他們也沒有母會的幫助---
  • 有許多教會初初成立的時候,經濟上、人力上都不夠,所以,有一個比較有規模的教會,來鬥相工,讓這間剛剛要起造的教會,可以比較順利來發展。
  • 但是,腓立比教會沒有。他們沒有母會,沒有經濟的幫助、沒有人力的幫助,所有的事情、需要,都要靠自己的信徒,大家互相努力、互相鼓勵、大家作伙拼。

  • 才起造這間腓立比教會。
  • 保羅是他們的牧師。他跟所有的信徒一起打拼、一起艱苦,同甘共苦。
  • 我們可以想像這是保羅第一間在歐洲設立的教會,又是共同奮鬥,保羅跟腓立比教會的感情,是有多麼深、厚。

  • 但是,腓立比教會的宣教遇到困難。這個困難,就是馬其頓城,他們當中開始有人起來迫害基督徒,迫害教會。
  • 有許多的信徒,都鞭打、被捉、甚至連保羅,被羅馬政府捉去關。
  • 但是,這間教會,並沒有因為受到這些困難:沒錢、沒人、受迫害、他們的牧師、保羅被捉,就大家四散,
  • 反倒,他們所遇到的苦難,使他們更加團結、更有力量。
  • 這就是腓立比教會。

  • 所以,當保羅被關在羅馬的時候,他寫信給腓立比教會,寫到:他每次想到他們的時候,心裡就覺得歡喜、受到安慰。
  • 這是一間多麼不簡單的教會,他們的信徒按怎樣在百般的困境當中,仍然堅持信仰,甚至比以往更加大膽,來傳揚福音。

  • 請問:信徒與保羅那款同甘共苦的革命情感,那他們的心裡,會不會掛心保羅被關在監獄的事情?
  • 他們會不會想要知道,接下來,保羅會怎麼樣?他會不會被釋放?他會不會被判刑?
  • 他們會很想知道這些消息。

  • 因為保羅,是跟他們作伙奮鬥、同甜、同苦,他們的牧師。他們當然很緊張、致意保羅的事情。
  • 所以,保羅寫這封「腓立比書」,來告訴腓立比教會這些信徒,讓他們知道他現在的情狀。
  • 事實上,當保羅在寫這封信的時,他還被關在羅馬的監獄裡面。

  • 以他自己的立場來講,將來,他會被釋放、或者判死刑,對他來講都同款,甚至,他自己本身更喜歡被判死刑。
  • 因為他就可以不免再在世界上艱苦、受折磨,可以回到上帝那裏,來享受安息。
  • 但是,為著腓立比教會的信徒,他知道,他若是被判死刑,這是一個多麼大的打擊。

  • 或許有人會想,保羅為著傳基督的福音,被捉、還被處死,那麼,所傳的這個神--這位基督耶穌,他到底行不行?他是不是真的神?
  • 若是情形顛倒並,保羅被放出來,被判無罪。那麼,對於腓立比教會的信徒來講,會讓他們的信仰更加堅定,讓他們更加相信,他們所傳的這位耶穌,真正是拯救世人的救主基督。

  • 雖然保羅個人,對於他將來的結果,他比較喜歡被判死刑,去到天堂,跟耶穌一起居起。
  • 但是為著腓立比教會信徒的緣故,為著使腓立比教會的信徒,在信仰上能夠豎在,他歡喜活下來。
  • 而且他相信,上帝也會憐憫腓立比教會的信徒,繼續留著保羅的活命。

  • 使所有的信徒,在保羅受捉的事件上,看見上帝的權能、與奇妙。
  • 所以保羅寫這封批,是要來安慰腓立比教會的信徒,使他們對將來、對上帝,仍有盼望。

  • 我們在這裡,可以看見保羅,這位牧師,當他自己受關監、受苦難的時候,
  • 當他自己已經認為「死亡,可以結束世間的苦難;死亡,可以到天堂享受安息」的時,
  • 他的心中,所想的,仍然是「為著信徒」來設想。

  • 不可使他自己所愛的死亡,使信徒或是更多的人,因此跌倒。
  • 反倒,寧可繼續受折磨、痛苦,而使信徒的信仰更堅固。
  • 這是一位牧者,疼信徒的心。

  • 另一方面,在今天經文的27節開始,保羅說「 不管將來我有沒有回去你們那裏,你們行代誌獨獨著要合佇基督的福音」
  • 保羅的意思是:不論將來你們有沒有牧師,即使沒有牧師,你們在生活當中,仍然要在信仰的頂面,來豎在。

  • 怎樣豎在?就是27後面講的「恁在一個神徛在,用一心為著福音的信相及出力。凡代誌無互對敵拍驚」
  • 好親像棒球比賽,他們要面對任何一個球隊,他們的對手,都需要共同的心志,

  • 每一位球員都要有「想要贏」的心志--不要有的隨便都可以、有的應付應付
  • 每一位球員都要在自己的位置上,盡最大的努力去做,這就是「合作」。
  • 有合作,才能夠盡量做到好的防守,做到最好的進攻。
  • 還有,就是要有勇敢的心志--心理若害怕,未戰先輸。

  • 保羅勉勵腓立比教會,將來不管有沒有牧者,自己本身的生活都要豎在在信仰上,
  • 「行代誌」這個字,他原來的意思就是「做公民」,生活就是要做上帝國的公民。
  • 「做上帝國的公民」,這就是大家共同的目標--在社會中的行踏,顯出「上帝國公民」的款式,不要歪了、偏了、被拉走..

  • 你也這麼作、他也這麼作,大家都這樣時,基督徒團體/教會就成為一個力量,一個影響力。
  • 在教會中,要為著信仰相及出力,
  • 過去,大家是怎樣努力去傳福音,一同度過經濟的困難、怎樣在事工的頂面同工、打拼,這些,要繼續下去。

  • 面對社會上,那些對他們歹面相看的、威脅的、不要「掄鎳」、「不免怕」。
  • 因為,他們越是覺得「基督徒跟人不同」、他們越是排斥、越是不接受,某個程度來講,代表,基督徒有他特別的所在。
  • 這個特別,就是從他的生活、行踏表現出來的。

  • 也就是說,「被世界排斥、被世界討厭」是真正的基督徒,一個特殊的記號。
  • 那麼,就不要為此覺得害怕。
  • 因為,我們在世界做一個真正的基督徒,將來,上帝也要真正地,將我們接納進入他的國度。

  • 因為這樣,保羅對腓立比教會的信徒說,「你們不只是相信耶穌,隔卡是為著耶穌來受苦,這,是極大的賞賜」。
  • 所以不免驚
  • 保羅寫這封信,代先安慰/堅固信徒的心,讓他們不因為他被捉的事情,煩惱,甚至冷心倒退。

  • 但另一方面,保羅寫這封信,也要告訴信徒:「要獨立、要長大」。
  • 不要親像小朋友,一直黏住媽媽般,凡事都要有牧師才可以。
  • 要慢慢像少年、青年,變成成年人,不再靠著牧師,乃是自已有肩膀,在信仰上豎在。

  • 生活上,不必再牧師叮嚀:這個不行、那個不好,自己就能夠分辨,並且持守本分。作上帝國的公民。
  • 在教會中,不必靠牧師來收拾、提醒,而是兄弟姊妹自己動起來,看到什麼有需要的,大家一起做。
  • 通過生活、服事,使教會得到復興。
  • 保羅這款的提醒,一直到今天,對我們現代的教會,也是很有幫助。

  • 現代的教會,牧師跟信徒之間的關係,其實不太正常。
  • 許多牧師已經沒有保羅那樣的心腸,
  • 在「自己的需要」跟「信徒的需要」當中(保羅選擇的是信徒的需要),
  • 有許多牧師選擇的,是自己的需要。

  • 為什麼會這樣?是牧師自私嗎?不!因為現在的教會環境,跟保羅那時候的教會,已經不同了。
  • 那種「同甘共苦」、「為著福音打拼」、「生命共同體」的關係,不見了。
  • 變成「老闆」與「辛勞」的關係。

  • 誰是老闆?「教會」;誰是「辛勞」?牧師。
  • 我記得,剛到上一間教會當傳道的時候,東西剛剛搬進去,長老介紹環境,來到公共廁所,指著廁所對我說「傳道,現在你來了,以後我們的廁所就有人掃了」
  • 這是「老闆」對「辛勞」在講話。

  • 公報徵牧師時,經常可以看見教會把條件列出來:年齡@歲,要有什麼專長、對未來有什麼計畫,送資料到某教會,讓他們審查。
  • 通過的才請你來作牧師。
  • 這真的是在找牧師嗎?
  • 他們在找辛勞。

  • 教會環境在這種情況之下,牧師/傳道,必須要自己保護自己。
  • 在自己的需要,跟教會/信徒的需要當中,他必需要選擇「自己的需要」。
  • 把牧師當作辛勞,最後的結果,卻是養成「什麼都不會」的信徒。

  • 我曾聽過別位牧師的轉述,有未信者覺得教會很奇怪,「你們最什麼要去聽工友講道呀」
  • 老闆不可能把辛勞講的話聽進去。
  • 所以講要「栽培」信徒、「訓練」信徒,都沒有效果。

  • 結果,就是:信徒什麼都不會。
  • 連掃廁所都不會。--不覺得自己需要做、不想去做。
  • 連掃廁所都不會,更何況是生活作見證、傳福音,更是不可能。
  • 這變成「惡性循環」,牧師越來越自私,信徒越來越憨慢,教會要復興?難!

  • 保羅的這封信,對做牧師的、對作信徒的,都是很重要的提醒。
  • 牧師需要回復親像保羅那樣的心、為著信徒的需要來設想。
  • 而信徒也要改變自己的心態,願意受教育、受栽培。
  • 可漸漸成長,獨力,作上帝國的公民。

  • 是不是從我們自己教會開始,我們回到聖經裡面,一個「牧師跟信徒」的關係,而不是「老闆與辛勞」的關係。
  • 在對的關係裡面,我們一起在福音的信相及出力,一起努力、跑走天路。
  • 願上帝幫助我們、祝福我們。


Eng 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經文:羅馬書14:1-12

 

  • 兄姐平安!在我們的生活當中,我們的厝邊、親戚,或是同事,他們有可能不是基督徒。
  •  
    • 那他們有沒有曾經送東西給我們,卻是他們家拜過的?
    • 那我們怎麼反應?會接受他的好意和帶來的東西,然後吃了;還是會謝謝他,但是因為信仰的原因,所以不吃,請他拿回去?
    • 有沒有朋友曾經邀請我們去參加他們的建醮?
    • 我們怎麼反應?很感謝他的邀請,跟他一起去吃?還是謝謝他,但是因為信仰的緣故,沒有跟他去?
    • 這兩個,誰對誰錯?
  • 在今天的經文裡面,保羅講到當時教會的信徒當中,也為著「飲食」、為著「守日」來產生嚴重的爭論,甚至是相罵、攻擊。
    • 保羅說有一些人,他們的信心比較堅固,所以,認為所有的東西都可以吃。
    • 但另一些人,他們的信心比較軟弱,所以,他們只吃蔬菜。
    • 為什麼會信心跟吃菜有關係?
  •  
    •  
      • 在當時,那些賣肉的商人,他們會先把肉先祭拜過他們的神明,然後才拿出來賣。
      • 這對當時的信徒就有很大的影響。
      • 有的信徒認為,為著信仰的緣故,不可以吃拜偶像的東西,那是不清潔的。
      • 有的信徒認為,雖然他本是不清潔,但是,若是祈禱,凡是上帝所清潔的,都是可以吃的。
        • 就好像,在使徒行傳中,上帝讓彼得看見異象,有各類的粗俗的動物放在大幅的布上,從天上垂下來,對彼得說「起來,殺來吃」
        • 彼得說「凡是粗俗的物,我不曾吃」
        • 上帝說「凡是我所清潔的,不可當做粗俗」
        • 因為這樣,當時就有一些信徒,認為,既然上帝都這麼說了,只要是透過祈禱,上帝所清潔的,都可以吃。
      • 這兩方哪一邊是對的?他們都認為自己是對的,對方是錯的。
      • 所以互相攻擊,累罵,很可能連很難聽的話也都罵出嘴。
      • 造成教會裡面,信徒心內的受傷、艱苦,甚至可能因為這樣,就離開教會、離開上帝。
  • 請問大家,在教會裡面,是「吃」或「不吃」讓人受傷、離開?還是因為「互相攻擊、累罵」使人受傷、離開?
    • 其實是後者。
    • 所以保羅在今天的經文裡面,他並沒講到,「吃」或「不吃」哪個對,保羅所講的,是要信徒,從另一個角度,來思考:「因為意見不同,而互相攻擊」這件事情。
    • 保羅主張:不可以因為意見不同,而攻擊、傷害對方。
  • 他提出幾個理由:
  • 第一、不管是什麼主張或立場,教會內的兄弟姐妹都已經得到上帝的接納。
    • 保羅要他們代先看清,他們在攻擊、累罵的那位,他不是路邊的阿貓阿狗。
    • 他是基督徒。是上帝通過耶穌基督,所接納的百姓。
    • 跟每一位基督徒都一樣:上帝是他們的主。他的背後,有他的主人--上帝做他的倚靠。
    • 人家講「打狗看主人」,要罵人,也要稍微看在他的主人的份上,是否要注意一下,免得去得失他的主人。
  • 第二、要攻擊人以前,先秤秤自己有幾兩重,有沒有資格可以罵人。
    • 在教會中,不管信仰的年資幾年、不管我們的職分是什麼、不管我們的服事的經驗有多少,每一個人,在上帝的面前,都是同樣。
    • 都是祂的百姓;聖經說:都是祂的奴僕;都是在服事上帝的。
    • 你是奴僕、我也是奴僕。大家都一樣。
    • 那麼,就沒有人有立場,似乎是「高人一等」,可以指責別人。換句話說「輪不到你來管」。
  • 那麼,若是有人做錯了、偏差了,都沒人管嗎?
    • 有,他的主人--上帝會管教他。
    • 同樣,自己若是做錯了,也有我們的主--上帝親身的管教。
    • 每一位基督徒,都沒有任何立場與資格,去替上帝教示別人;因為每一個基督徒,在上帝面前,都是一樣的。
  • 第三、既然,別人輪不到我們管,那麼,我們要做什麼?把自己管好。
    • 什麼叫做把自己管好?就是不管別人怎麼樣,但是自己總是要做上帝歡喜的奴僕。
      • 站在信仰的根基上,來回應上帝。這是上帝所歡喜的。
      • 堅持只吃菜的人,為什麼原因,堅持只吃菜?是為著他對上帝的信仰,不吃拜偶像的東西?還是因為怕壞肚子而不吃?
        • 這兩個,哪一個原因是出於信仰的回應?
      • 那些認為什麼都可以吃的人,他們是為著「愛吃--不吃受不了」,還是因為「上帝的恩典讓他們什麼都可以吃」?
        • 哪一個原因是出於信仰的回應?
    • 上帝喜歡哪一個?不管是「吃」或「不吃」,不管做什麼事情,出發點若是站在信仰上來回應上帝,這是上帝歡喜的。
      • 聖經裡面講到好幾次「為著主」,就是這個意思。
      • 「為著主」來吃、「為著主」來不吃、「為著主」守日,「為著主」來活、「為著主」來死。
      • 這裡講的,就是「我們內心的動機」「出發點」
      • 不管是什麼事,出發點是「為著主」來作,那麼,這就是上帝所歡喜的。
      • 所以,「管好自己」,就是要常常檢查自己:我現在在做什麼事?我做這件事,是為著自己的私慾?還是,這是出於信仰,是我對上帝的回應?
      • 我們要做的,就是在上帝的面前,做他所喜歡的奴僕,不管所做的事是什麼,獨獨只有「站在信仰的基礎來回應上帝」。
  • 那麼,問題就出現了,若是「有人是因為自己愛吃、貪吃,所以每樣都吃」,而另一人是「因為相信上帝的恩典,而每樣都吃」,他們都說自己是「為著主」,這樣也可以嗎?
  • 兄姐,人心隔肚皮,沒有人能將別人看透透,但是上帝能不能看穿人心?
    • 上帝是鑒察人心的。
    • 我們今天所做的事情,是真的為著主來作,還是我們在騙別人、騙自己、騙上帝,上帝都知道。
    • 而且,將來有一天,我們都要站在上帝的面前,為著自己的事,排列在上帝的面前,
      • 那時候,上的都知道我們的內心
      • 我們真正是為著主嗎?我所做的事情,是真心回應上帝嗎?
      • 還是為著自己的私慾?
      • 上帝都知道,我們要向上帝交待。
  • 兄姐,有一天,我們都要在上帝面前,為著自己所做的事情,面對上帝的審判。
    • 我們實在沒什麼閒工去管別人,有沒有做得對、做得好。
    • 沒閑功夫、也沒立場。
    • 重要的是,我們自己要面對上帝!
    • 我們還是好好準備自己,比較重要!
  • 保羅勉勵我們,在教會中,不要為著意見不同、主張不同,而互相攻擊、造成傷害。
    • 因為兄弟姊妹都是基督徒,我們的上面有上帝,上帝要親自作審判。
    • 上帝所歡喜的是,任何事,我們都站在信仰的上面,來回應上帝。
    • 要緊的是,我們作上帝所歡喜的奴僕、女婢,把自己的心管好,常常檢查自己:我是站在信仰來作?還是為著自己的私慾來作?
  • 盼望,聖靈幫助我們的教會,不像保羅所寫的教會那樣;乃是要成為上帝所歡喜的教會,為著主來活,屬於主的教會。

 

Eng 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