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讀書心得筆記 (6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半夜做噩夢驚醒,反正暫時睡不著,拿起最近有興趣,卻一直沒讀完的書:「正義,一場思辯之旅」來讀。

就剛好讀到康德的自由主義。

才發現,這實在是我的神學觀點的重要核心。

在康德的定義中,什麼叫作自由?

到7-11選擇冰棒,從香草、巧克力、橘子優格、紅豆粉稞等等口味中,挑選一個,這是自由嗎?

康德說,這不是自由!

因為,當我在選擇的時候,其實,是被「我的喜好」所影響,甚至可說是「被喜好控制」

 

因此,當人在被控制的情況下,所做的事,不是自由。

即使他看起來,似乎很自由。

 

為了達成某個目的而做某件事,「去做」這個行動,也是不自由的,因為是被「那個目的」所控制住。

 

那,什麼叫作自由?

就是不被控制的情況之下,所做的事。

簡單的說,就是「沒有目的」:所做的事情,並不是達成目的的手段。

比如:為了賺更多錢而讀書:讀書就是手段,賺錢就是目的。

         為了過更好的生活而賺更多錢:賺錢就是手段,過更好的生活就是目的。

但是,如果,讀書,目的只是為了讀書,那麼,讀書這件事,就不是手段。我做「讀書」這件事,並不受到控制,這時候的我,是自由的。

可是,如果,讀書是要滿足我對知識的渴望,那麼,讀書,又變成手段了。

 

我之所以對康德的自由有很深的共鳴,是因為,這就是以往一直被訓練的:「問為什麼」、搞清楚自己的動機、搞清楚問題的最核心是什麼。

把手段跟目的分清楚,很多事情,是會解決的。

 

約翰福音8:31-32「耶穌對信他的猶太人說:『你們若常遵守我的道,就真是我的門徒。你們必曉得真理,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』」

這裡的自由,不知道跟康德的自由,有沒有關係?---當然,康德的自由,不只有我寫的這些,還有其他很大~~一部分。

一直以來,對自由的理解,就是解放、不受拘束,隨心所欲。

可是,從康德的定義來講,再怎麼隨心所欲,仍是被自己的慾望、喜好所控制,不能得到自由。

而真理是什麼?真理不是我想要的東西,不是可以讓我當成手段以達目的的東西,真理只是上帝說「要這樣做」的事。

這兩個,有什麼關係?

 

恩恩,再想想...

 

10/20腕上,跟阿布拉同學討論這個觀念,也就是師父的自由。

師父的自由定義是:「我想做,但我有能力不去做;我不想做,但我有能力去做」

至於康德的自由,沒有其他目的而作的事,可能不存在於人性當中;人都想要得到好處才會做某件事。

即使在信仰上,遵守上帝的旨意(真理)也是基於相信:我這麼作,有上帝對我的祝福。---這裡所講的並非「換取」獎賞

所以,「真理叫你們得自由」,跟康德的自由,還是有一點距離,目前搭不上。

Eng 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摘自「天路可行囊--恆久專一的順服」,作者:Eugene H. Peterson,譯者:郭秀娟

 

每天我的信心都受到考驗。

我從來沒有見過神;而我生活的的這個世界,似乎什麼事都可以用心理分析或科學方法來衡量、解釋,

但我卻堅持:我生命的中心是這位人眼不曾見過、人耳不曾聽見,人心也無法測透的神。

這是一種冒險,不是嗎?


每天我的盼望受到考驗。

我從不能預測未來,我連下一個小時會發生什麼都不知道。

可能會有疾病、車禍,個人性或全球行的大災難。

每天我得面對死亡、痛苦,損失和被拒絕。

我不知道自己、或家人、或我的國家、或這個世界的前途如何。

然而,儘管我這樣無知,而且周圍環繞著膚淺廉價的樂觀者、膽怯的悲觀者,

我還是堅持神會成就祂的旨意,並且喜樂地活在盼望之中,

因為沒有什麼能叫我與基督的愛隔絕。


每天我的愛心受到考驗。

我最不擅長的就是愛了。我善於爭競,勝過愛人。

我善於憑直覺和野心做事,讓自己出人頭地、聲名遠播,更勝於思考怎樣去愛別人。

我所受的教育和訓練都是要人獲得技能,積極進取,好達成自己的目標。

然而,我每一天都定意,將自己最擅長的擺在一邊,嘗試去做我最笨拙的一面:

敞開自己、情願在愛的挫折與失敗中冒險,

用於接受這樣的信念:

即使在愛中失敗,也勝過在驕傲中成功。

 

很喜歡畢德生的作品,今年週三的查經在讀這一本書,本週要讀的這一篇其中一段就是這裡。

我的心情本來很忐忑不安,有點焦躁、有點緊張,

不過,重新把這一篇讀過一次,尤其是第三段:我的愛心受到考驗,這一段。

真是感觸良多。

我善於競爭、善於計較、善於...更甚於「愛人」。

對我而言,要放開心去愛一個人,好像會讓自己陷入烽火連天的恐怖景況之中,超~~恐怖的!

為什麼?怕死呀!怕被炸彈轟死!

難怪作者說,當基督徒是很危險的。

呵呵~


Eng 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上帝的話語不是活動。基督教信仰領導活動,但在本質上它不是活動,而是倚靠上帝話語的生活。

上帝的話語不是行政。教會生活需要行政,但在本質上它不是行政,而是對事奉上帝的同意。

上帝的話語不是道德。從基督教的信仰中會成長出道德責任,但本質上它不是道德,而是對上帝話語的倚靠。

上帝的話語不是政治。基督教信仰影響政治,但本質上它不是對參與政治,而是對上帝話語的忠誠。

上帝的話語不是科學。基督教信仰需要科學,但本質上它不是科學,而是對上帝和認識上帝話語的學習。

上帝的話語不是文化。基督教信仰有文化的功能,但本質上它不是文化,而是上帝話語的影響。

上帝的話語不是建立在我們位格基礎上的。基督教信仰改變我們,但本質上它不是位格的實現,而是對上帝和祂話語的尋求。

~摘自Eero Huovinen,「牧師?」p.76

Eng 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「約瑟--義人的養成」標題下寫出了重點摘要:

義人要能抗拒誘惑而不是考驗;

義人不是天生的,要靠努力才能達成,

當上了義人還得努力維持才行...

Eng 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Apr 13 Wed 2011 14:32
  • 一起

亞伯拉罕獻以撒的經文,「神的使者」作者這麼寫的:

於是父子倆一起同行。一個要綁人,一個要被綁;一個要屠殺,另一個將被殺;他們共享對上帝的虔誠,回應了相同的召喚。

此一燔祭是他們共同的獻祭,父子倆從沒如此親密過,「米大示」經文特別強調這點,好像要展現「亞基達」的悲劇面,也就是亞伯拉罕與以撒的平等性。

亞伯拉罕與以撒處於平等的地位,即使他們倆的角色各有不同,一個是犧牲者,另一個則是執行殺人的角色,但亞伯拉罕本人是否也是上帝的犧牲者呢?

經書中的關鍵字是「一起」,也就是兩個受害者一起;他們一起撿拾木柴,將木柴一起擺上祭壇,一起安排即將發生的事件。

.....兩人的神智都非常清楚,對自己與彼此都感到心安理得。(105頁)

 

以前舊約老師提到,有學者認為以撒可能是白痴,才會默默地被拉去綁在祭壇上還不知逃跑,但作者這個講法卻讓我很感動,什麼樣的信仰力量可以「明知道將會如何」,還能夠「默然接受、坦然面對」?

Eng 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書名:四種愛,作者:C. s. Leiws,翻譯:梁永安,出版社:立緒

讓我心有慼慼焉的句子

當我們用「禽獸」這個字眼來責備別人的時候,

並不是責備對方流露出某些動物的特質(我們每個人莫不過如此)

而是責備他在不應該流露動物特質的場合流露動物特質(p.42)

 

很多時候,家庭的不快樂不但不是愛的欠缺所引起,

反而是愛的過剩所造成的。(p.50)

 

預期親人會愛我們,是一種「合理的預期」,而非一種「有權利的預期」

親人有可能會愛我們,也可能不會。(p.52)

 

沒有哪一種愛是不攜帶著恨的種子的。

如果人一任由愛成為他生活中的最高主宰,

恨的種子就會發芽滋長。

然後它就會成為神,然後它就會成為魔。(p.69)

Eng 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