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在「宗教道德」的立場,饒恕的美德,是被褒揚的!

站在牧者的職分,也經常在講「要饒恕」,因為聖經說「@^&#*)$#*&@^」

好像,做一個好人,就要無條件饒恕別人對他的傷害、冒失;

而不饒恕,就是不夠虔誠,甚至會被上帝處罰、降罪,因為「上帝也不會饒恕他」!

 

暫且不論饒恕這件事。

來談談需要饒恕別人的這位仁兄吧!

 

一個好端端的人,為什麼需要去饒恕別人?

因為他對某人生氣、討厭、怨恨,有許多負面的情緒。(或是其他原因)

為什麼他會生氣、會討厭、會怨恨,會產生許多負面情緒?

因為某人可能得罪他、傷害他、背叛他、......

 

由於討論的主角,是那位需要饒恕別人的仁兄,所以,別人為什麼會「得罪他、傷害他、背叛他、.......」,就不探討其原因。

 

要問的是,這位仁兄,為什麼會因為這位「該某人」(特定對象)所做的事情,而有這些反應或負面情緒?

意思是,同樣的舉動,由不相干的別人來做,這會仁兄就不會生氣、怨恨、受傷;而這位「該某人」做的,就會讓仁兄反應迅速而強烈?

為什麼?

我覺得,因為仁兄介意。

 

介意這些舉動嗎?不,是介意這位「該某人」。

這位該某人在仁兄的心目中,占有即重要的地位,因此,該某人所做的事,才會讓仁兄,介意。

 

為什麼要介意?哎~~因為「期待錯誤」。

仁兄以為(期待)該某人會有A作為,而偏偏該某人所作的反應是Z,徹頭徹尾不同;由於得到的結果,跟「期待的」不同,所以介意,所以受傷,所以討厭,所以怨恨......

 

如果要仁兄在滿懷著「受傷、討厭、怨恨」等等情緒時,要他立刻饒恕,否則就叫做不虔誠,上帝也不會饒恕他...

向仁兄要求的這些人,其實也是期待錯誤。怎麼可能!

因為,「受傷、討厭、怨恨」不是原因,而是外顯的結果。

好比,

年初感冒一直咳不好,不停的吃止咳的藥,再加上氣管噴劑,就是一直咳。

後來去找耳鼻喉科,原來是鼻涕倒流,抽出來之後,就好了。

咳嗽,只是外顯的結果,病因不是喉嚨,而是鼻子。

要止咳,就要對症下藥。

 

所以,對於仁兄內心受傷、討厭、怨恨這樣的情緒,若要對症下藥,需如何處理?

A.不要把該某人放在心中重要的位置上

B.不要對該某人有期待

C.

D.

 

A.跟B.是我想到的,C.、D.甚至是E.、F.可以請你想一想,然後告訴我。

 

如果是A,那麼,該某人就只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君子。我是君子,他也是君子。

如果是B,那麼,該某人所做的事,都當成驚喜;所沒做的事,當成理所當然。

這樣,會不會好一點?

 

回到文章的最起頭,為什麼聖經要人饒恕?

誰饒恕誰?

我覺得,似乎是在叫仁兄饒恕自己吧!

因為仁兄自己犯了錯,把該某人當成心目中很重要的人,這樣的舉動錯了,向自己道歉,然候,饒恕自己。

或者說,也向上帝認錯,誰叫他不把上帝當做最重要的。

也因為仁兄自己對該某人有期待,而這項期待是錯誤的,(根本不應該有期待的),為了這個舉動,向自己道個歉,然後,饒恕自己。

 

呵~

這說法,會不會有點給他勁爆呀?

Eng 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們教會需要找一位指揮。今天公報才出來,下午立刻接到一通電話。

是一位父親打的,主要是要推薦他女兒來。

 

作父親的問完教會指揮需要負責的事情,就開始說他的女兒的現況,同時也講到他期望女兒來我這裡以後會怎麼作,

包括如何跟她平時的工作接軌:就是在我這裡住六、日兩晚,週一才去上班,等等。

OS1:我其實很不想要有別人在我家住超過一個晚上。

   而這位父親有趣的是,他並不是跟我商量,而是已經決定好,要這麼做了。

OS2:怎麼會有人覺得我很恰呢?面對這種無理的情況,我的反應是:那就忍耐吧!

   天哪~我一定是有問題!

 

談話當中,我跟作父親的說,他要跟女兒談過才決定吧!

他肯定的回答我「當然要尊重女兒的意見」。

然後又說了一堆他女兒有意思要離開現在的教會服事,巴拉巴拉的事情。

我們的對話結束的時候,他說,「我把女兒的電話給你,由你來跟他聯絡,可以更顯出你的誠意」

OS3:我的腦袋一定出問題了!我還想說:是啊,是我的教會需要人,我打給她似乎也可以。

 

好,下午我打給她女兒了!

那位當父親的根本沒跟他女兒講。

而且,他女兒根本沒打算離開現在的教會。

當然,我的腦袋有問題,所以,我也不覺得生氣或尷尬。

只是,晚上在想這件事情的前後始末,才恍然大悟!

這一切都是當父親的,所說的美麗的藉口。

 

他從一開始,就不打算自己跟女兒講這件事。

他期望女兒來我的教會,因為離他的家比較近,交通比較便利(順路)。

但是又知道女兒不會照著他的意思去做,

把說服他女兒的事情交給我。

而且說得很好聽:「顯出你的有誠意」

 

我不喜歡這種被耍的感覺。

我不是這種人,我也不會用嘴巴把別人哄得團團轉。

但是,即使我不喜歡、我不會這麼作,我還是無法避免別人對我耍心機。

Eng 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讀高中時,遇到一位體育老師,是游泳國手。她長得很漂亮,卻讓很多人認為她很機車。

為什麼?因為她教每個運動,都要求標準姿勢,超龜毛的。

壘球,不管是握球棒或是投球,該怎麼蹲、球棒要拿哪裡,球要怎麼拿,老師都從標準姿勢開始教。

游泳,不論是自由式、蛙式,通通都要在陸地上,從基本姿勢開始學:手臂怎麼抬、腳怎麼踢、下巴怎麼抬起來換氣,等等。

每項運動項目,都是標準姿勢。

煩哪!真的煩!

 

但是我這個人,神經多一條。

就在真正下場打球、下水游泳之際,我發現,標準姿勢,讓我可以輕鬆的打到球,而不閃到腰;大口換氣而不嗆到。

有了幾次這樣的體驗之後(我都沒有告訴同學唷~),我就開始認真地學習標準姿勢,一次又一次練習,直到熟練。

 

後來上大學,體育課是選修,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。

我們學校的體育老師,個個也是經歷一級棒。

他們教課,也都從標準姿勢開始。

這更讓我確定,標準姿勢是很重要的。

 

為什麼講這個?因為學小提也需要標準姿勢。

 

就在學琴之初,奠定標準姿勢的黃金期間,我遇到了:

第一位老師,她只會說「就告訴你要這樣呀!你怎麼都不會!連這樣都不會,以後怎麼拉曲子!」

第二位老師,她只會說「恩恩~你拉得很好!你好厲害唷!繼續繼續!」

然後,我寶貴的黃金期就過了~~

搞到現在,還在摸索,什麼是小提琴的標準姿勢。

 

小提的標準姿勢是啥?手指?手腕?手臂?對我而言,全部需要重新設定!

不過,當我重新來過一遍,慢慢察覺、修正自己的姿勢,聲音的確有好聽一點~

所以,標準姿勢,果然是王道!

標準姿勢,我好喜歡你呀~~

Eng 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日期:20110925經文:腓立比書2:1-13

  • 兄姐平安!我們上週有講到,腓立比教會與保羅之間的關係。
    • 腓立比教會,是保羅到歐洲宣教,所設立的第一間教會。
    • 這間教會的兄弟姊妹,他們作伙打拼,同甘共苦。
    • 甚至,他們一起經歷到,被羅馬政府壓迫的苦難。
    • 他們仍然不因為這樣,而四散、灰心倒退;反而更加好膽來傳講福音。
  • 所以,保羅在受關的時,寫信給腓立比教會的信徒,
    • 一方面是告訴他們,上帝會拯救他,要他們不要煩惱。
    • 另一方面,也勉勵信徒,要繼續在信仰上豎在。
  • 今天的經文,是接續上週而寫下來的。
    • 上周的最後,是保羅勉勵腓立比的信徒,即使面對外在環境的威脅,也不免怕驚因為,為著基督受苦,是出於上帝的賞賜。
    • 而腓立比信徒到底是怎樣面對外面的威脅?其實保羅攏知道。
    • 所以,在今天的經文2:1,保羅說:「所以,若佇基督有什麼勸勉,抑是什麼仁愛的安慰,抑是有聖神的什麼交通,抑是有什麼慈悲憐憫」。
    • 意思是,保羅他知道,腓立比教會的信徒,當他們面對外面的威脅之時,他們在教會內,是用耶穌基督的話互相勸勉、用仁愛相安慰,在聖靈裡面,大家用慈悲憐憫互相對待。
    • 這真正不簡單!
  • 但是,保羅對腓力比信徒,卻有更進一步的期待,期望他們可以「同心志、同仁愛、心神和合、心志專一」。
  • 為什麼保羅要這麼講?我們從整本腓立比書,可以發現,這個教會還是有他的問題,就是「不合」。
    • 4:2-3「我勸友阿爹閣循都基,著同心佇主」--這2個婦人本來都是保羅的好同工,但是後來,不知道是什麼緣故,兩人「諄阿」不和。
      • 教會裡面2個重要的同工,彼此不和。這樣子,教會要怎麼繼續發展?
    • 3:2-6「讀聖經」。
      • 就是說:有一群人,他們要把猶太教的規矩,帶入教會裡面。
      • 他們在教會裡面不斷主張,著要受「割禮」才可以。
      • 這款的主張造成教會信徒的困擾:到底信耶穌要不要受割禮?不受割禮,有沒有違背上帝的命令?
      • 若是教會裡面,沒有達成一個共識,教會要發展下去,就有困難。
    • 1:4-8---保羅強調:他為著眾人在祈禱。
      • 有學者就說,可能保羅有聽到信徒反應:保羅(牧師)對某某人比較好。
      • 有人覺得被忽略了。心裡不舒服。
      • 若是教會裡面,有人跟牧師沒有同心,教會要繼續發展,也是有困難。
  • 因為教會裡面有這款的問題,所以保羅期待他們,不只是停留在「相親愛、相安慰、相扶持」的狀況中,他們更需要進一步:就是2:2所講的「同心志、同仁愛、心神和合,心志專一」
  • 意思就是「整個教會,每一個信徒,要有共同的心態和方向」。
  • 為著要達到這個目標,保羅寫出「三不一要」:三個不可以做的,和一件要做的。
  • 第一個,教會裡面不要結黨。
    • 結黨,就是找一些跟自己會和的,跟那些跟自己不和的人,互相相爭、彼此排斥。
    • 結黨就會相爭、排斥、不合。使教會切為好幾塊,而不是一個完整的群體。
      • 好比,教會經常被比喻作耶穌的身體。
      • 把身體切成好幾塊,這個身體就會死了。
    • 或是,免疫力本來是要殺死外來的細菌,病毒,現在卻開始攻擊自己的膽、胃、心臟...
    • 或者是「腸子裡面,另外生一群細胞,就是腫瘤」,互相攻擊...
    • 沒多久,人就生病,甚至有生命的危險。
  • 若這樣,教會裡面若是結黨、紛爭,互相攻擊,要怎麼繼續發展下去?很困難。
    • 所以保羅說:不要結黨。
  • 第二,教會裡面不要為著要追求空空的榮光,也就是「虛華的名聲」。
    • 有時候會聽見別間教會的牧師在講:他們教會有某某長老、某某執事,靠勢自己是長老、執事,在教會裡面,行路有風,管東管西,但是,只出一張嘴,什麼也不做。
      • 如果教會裡面,每個人都這樣,都要靠勢,逞威風,什麼都做不好,什麼也不做,教會怎麼繼續發展?
    • 或者是說,在教會裡面,所做的一切事,是想要被讚美,想要聽到別人的肯定,這也叫做「為著空空的榮光」。
    • 比如說:當我們奉獻的時,若是想要被別人看見說「某某人奉獻很多,足感心~~」
      • 這個「想被看見、被讚美」就是他奉獻的目的/出發點;他所要的就是從人而來的讚美,「空空的榮光」
    • 這是一個例子,不管是奉獻、讀經、祈禱、服事、做工等等,如果是「想要被看見、想被讚美」,出發點都是在追求「空空的榮光」。
    • 這跟單純的奉獻、服事有什麼差別?
    • 我們想,想要得到讚美的人,若是得不到讚美,沒有被人注意到,那會怎麼樣?會不會失望?難過?心情不好?挫折?受傷?不想繼續做了?
    • 心情好就做得很好,心情不好就丟著不做。這樣,教會的事工要怎樣持續推展?
    • 所以,保羅說,不要為著空空的榮光。
  • 第三、在教會裡面,不要只顧自己。
    • 教會就是一個大家庭,我們在主裡面的兄弟姊妹。
    • 在一個家庭裡,若是各人忙各人的,上班的、上學的,回家以後也不講個話,直接進入房間,電腦打開,上網。
      • 這樣的家庭已經失去家庭的功能。
      • 在家庭裡,需要互相關心、扶持、共同付出、共同參與。
      • 同時在家庭裡面,學習忍耐、包容、培養自我形象、培養品格。
      • 但是,如果大家各人過各人的日子,自己管自己的事情,那麼,他就無法從家裡裡面起造,生命當中,很重要的部分。
      • 家庭是冷的,他個人也是有缺陷的。
    • 教會就是大家庭。同時,教會也是一個愛的團體。
      • 我們講「相愛」,其實就是從彼此有往來、有關係開始。
      • 有往來、有關係,才能夠在彼此往來當中,學習什麼叫做「愛是敖寬容、慈悲、愛是有盼望、愛永遠不boe無去」
      • 若是我們各人過各人的生活,我們彼此的關係沒有交集,我們就無法從教會中,學到「上帝通過教會」要培養我們的功課。
    • 或許有人講,我們住的地方離較遠,沒什麼機會可以見面、關心。可以打電話。
      • 每次若是颱風、下大雨,我都會接到我們的姊妹的關心電話,問一下「有沒有怎樣」、「要注意」。
      • 這款的關心,就讓人覺得,很溫暖。
    • 教會裡面,兄弟姐妹之間需要這款的互相關心,不可只顧自己。
  • 保羅勉勵腓立比教會的信徒,著要和合,有三件事情,不要做
    • 1.不要結黨、紛爭
    • 2.不可追求空空的榮光
    • 3.不可只顧只顧自己
  • 另外,保羅也講到一件「要作」的事,就是第5節講的:著有基督耶穌的心作心。
    • 耶穌基督的心,是什麼款?
    • 保羅在第6-8節中,講到耶穌基督的心。
    • 第一、基督的心,就是謙卑。
      • 誰需要謙卑?位高者或是位低者?
      • 特別是,當我們比較有學問、比較好過、比較有社會地位,我們就需要謙卑。把自己屈下來,跟大家一樣。
      • 好像耶穌,從神的高位,屈低,跟我們一樣,做一個人。
      • 謙卑,在講的是「心態」--不要驕傲。
      • 謙卑,講的也是「身段」--不要驕傲。這個「身段」,就是基督的心的第二個特質--順服。
    • 第二、基督的心,就是順服。
      • 就像是軍隊裡面,軍人唯一要做的事情,叫做順服。
      • 長官說什麼,就是「做什麼」,沒有藉口、沒有理由,只有盡力去完成。
      • 耶穌做了人,上帝給他的任務,他沒有藉口、沒有理由,只有盡力去做,就是「死在十字架上」。
      • 這是順服。
    • 第三、基督的心,就是不求回報,就是剛剛所說,不為著空空的榮光。
      • 十字架,不是榮光的記號。十字架,不是被肯定、被讚美的地方。
      • 耶穌的順服,他並不是為著得著榮光、得到讚美而去做的。他只是「單純地」順服。
    • 要有耶穌的心,就是要「謙卑、順服、不為著空空的榮光」
  • 保羅看見腓立比教會的優點:他們同甘同苦、他們一同經驗窘逐的苦難,保羅非常肯定,也讚美他們。
  • 同時,保羅也看見腓力比教會的問題:信徒彼此之間不合。
  • 所以,保羅期望他們,要解決這個不合的問題。就需要彼此和合,有共同的心志和方向,成為和合的教會。
    • 要怎麼作?就是剛剛講的「不要結黨、不要追求空空的榮光,不要只顧自己的事,還要有基督耶穌的心,就是謙卑、順服」
  • 最後,保羅再強調一次,要去做,去確實去做。
    • 知道這些事情,只是知道,放在頭腦裡面,沒有去做,教會並不會改變。
    • 這個不和的問題還是存在,教會要發展下去,還是有困難。
    • 所以知道以後,就要去做。
  • 但是,我們靠自己做得到嗎?
  • 保羅告訴我們一個好消息,在13節「因為恁有彼個意願,有彼個所行,攏是對上帝為著伊的好意,來行佇恁心內
  • 這句話是講:我們不必煩惱靠我們自己能不能做到。因為上帝會自己在我們心裡感動我們,讓我們有那個感動想要去做,也幫助我們,照這樣來作。
  • 我們所要做的,就是照心裡的感動去做,不必煩惱太多,去做就對了,因為上帝要親本身完成這件事。
  • 兄姐!保羅對腓力比教會的期待,放在任何一間教會,都是有利益的。
  • 我們的教會若是每個人,不管是信徒、或是長執,
    • 我們有共同心志、方向,
    • 我們在教會裡面,不結黨,沒有人追求空空的榮光,每個人互相關信照顧,
    • 大家在基督裡面,謙卑自己、順服於主。
  • 我們的教會一定會進步!
  • 兄姐,我們期望教會進步嗎?若是真的期望,我們一起來努力。
  • 保羅所寫的這些,不要只放在頭腦裡面。還要確實去做出來。
    • 不要要求別人做,而是從我們自己開始。
    • 也不要擔心我們做不到或是做不好。因為上帝會親自動工在我們當中。
    • 上帝要讓我們的心火熱起來,讓我們的手腳有力量,生活有見證。
    • 在他的美好的旨意中,建造我們的教會。

Eng 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這種好勝的個性,實在很難體會到,什麼是被打敗的情況。

不過,我被打敗了。被小提琴。被跳弓。

這種全然挫折的情緒,讓我很難釋懷。

所以,今天一練完琴,立刻載著狗去新化,實在無法繼續待在屋子裡面。

 

不過,在車上,突然有個想法(靈恩派會說:聖靈感動我,或是,上帝對我說):

趴就趴呀~承認「不會」就好了!

恩恩,對自己承認:我不會!果然會讓心情變輕鬆一點。

 

承認。

接受事實。

是一條出路。

 

聯想到最近一直為了「諸事不順」而焦躁、緊張、失控的Happy One

有次也是跟她講到接受現況的話,她反映超激烈:「我為什麼要接受!」

當然,對話沒有繼續下去。

她要用什麼心情活下去,那是她自己決定的。

只是,當我也處在一個暫時不能改變的景況中,坦然接受,讓自己心情好過一點。

果然,承認,是一條出路。

 

附註:由衷佩服那些從小就學小提琴的小孩,遇到這種困難還能夠活下去。了不起!

Eng 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Sep 22 Thu 2011 22:22
  • 夢見

昨晚很好睡,躺平30秒就睡著。

作了一個夢。

夢見自己是小偷。

偷偷進入別人的家,

做什麼事已經忘了,但確定不是偷東西。

 

不過,我這個小偷身手太酣慢,

主人都回家了,已經開鐵門,我還在屋內,不知道從哪裡逃走。

幸好第一個進來的人,我認識---我去偷朋友的家唷?

他打開鐵捲門旁的門,讓我走出去。

我只好很靦腆地向他的家人、父母打招呼。

 

太尷尬了!

Eng 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