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在「宗教道德」的立場,饒恕的美德,是被褒揚的!
站在牧者的職分,也經常在講「要饒恕」,因為聖經說「@^&#*)$#*&@^」
好像,做一個好人,就要無條件饒恕別人對他的傷害、冒失;
而不饒恕,就是不夠虔誠,甚至會被上帝處罰、降罪,因為「上帝也不會饒恕他」!
暫且不論饒恕這件事。
來談談需要饒恕別人的這位仁兄吧!
一個好端端的人,為什麼需要去饒恕別人?
因為他對某人生氣、討厭、怨恨,有許多負面的情緒。(或是其他原因)
為什麼他會生氣、會討厭、會怨恨,會產生許多負面情緒?
因為某人可能得罪他、傷害他、背叛他、......
由於討論的主角,是那位需要饒恕別人的仁兄,所以,別人為什麼會「得罪他、傷害他、背叛他、.......」,就不探討其原因。
要問的是,這位仁兄,為什麼會因為這位「該某人」(特定對象)所做的事情,而有這些反應或負面情緒?
意思是,同樣的舉動,由不相干的別人來做,這會仁兄就不會生氣、怨恨、受傷;而這位「該某人」做的,就會讓仁兄反應迅速而強烈?
為什麼?
我覺得,因為仁兄介意。
介意這些舉動嗎?不,是介意這位「該某人」。
這位該某人在仁兄的心目中,占有即重要的地位,因此,該某人所做的事,才會讓仁兄,介意。
為什麼要介意?哎~~因為「期待錯誤」。
仁兄以為(期待)該某人會有A作為,而偏偏該某人所作的反應是Z,徹頭徹尾不同;由於得到的結果,跟「期待的」不同,所以介意,所以受傷,所以討厭,所以怨恨......
如果要仁兄在滿懷著「受傷、討厭、怨恨」等等情緒時,要他立刻饒恕,否則就叫做不虔誠,上帝也不會饒恕他...
向仁兄要求的這些人,其實也是期待錯誤。怎麼可能!
因為,「受傷、討厭、怨恨」不是原因,而是外顯的結果。
好比,
年初感冒一直咳不好,不停的吃止咳的藥,再加上氣管噴劑,就是一直咳。
後來去找耳鼻喉科,原來是鼻涕倒流,抽出來之後,就好了。
咳嗽,只是外顯的結果,病因不是喉嚨,而是鼻子。
要止咳,就要對症下藥。
所以,對於仁兄內心受傷、討厭、怨恨這樣的情緒,若要對症下藥,需如何處理?
A.不要把該某人放在心中重要的位置上
B.不要對該某人有期待
C.
D.
A.跟B.是我想到的,C.、D.甚至是E.、F.可以請你想一想,然後告訴我。
如果是A,那麼,該某人就只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君子。我是君子,他也是君子。
如果是B,那麼,該某人所做的事,都當成驚喜;所沒做的事,當成理所當然。
這樣,會不會好一點?
回到文章的最起頭,為什麼聖經要人饒恕?
誰饒恕誰?
我覺得,似乎是在叫仁兄饒恕自己吧!
因為仁兄自己犯了錯,把該某人當成心目中很重要的人,這樣的舉動錯了,向自己道歉,然候,饒恕自己。
或者說,也向上帝認錯,誰叫他不把上帝當做最重要的。
也因為仁兄自己對該某人有期待,而這項期待是錯誤的,(根本不應該有期待的),為了這個舉動,向自己道個歉,然後,饒恕自己。
呵~
這說法,會不會有點給他勁爆呀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