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經文:彼得前書1:17-23

  1. 兄姐平安!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母親節,代先要祝福所有的母親:母親節快樂,過去的一年互您真辛苦,願上帝祝福您。
  2. 周杰倫以前唱過一首歌,歌名是「聽媽媽的話」,歌詞是講
    1. 「他小時候,媽媽不准他看漫畫、不准他出去玩,一直逼他練鋼琴、背英文單字,他覺得很討厭。
    2. 可是長大以後,他才知道,就是因為有媽媽對他的要求,他才能夠在長大以後,有比別人更好的成就與發展」
    3. 所以,周杰倫寫這首歌勸這些年輕人,作兒女的,要聽媽媽的話,要孝順媽媽。因為媽媽是影響我們的人生,一個很重要的關鍵人物。
  3. 在今天的經文中,也講到,我們也是上帝的兒女。
    1. 我們在聖經裡面,也經常會讀到上帝常常對我們碎碎唸,要我們作這個、作那個,要我們這個不可以、那個不可以。
    2. 很像媽媽對我們的碎碎唸。
    3. 但是,這些「碎碎唸」,都像作老母的一樣,是要幫助我們,在將來有比別人更好的成就、更好的生活。
    4. 上帝作我們的天父,他也是影響我們的人生,很重要的關鍵。
  4. 既然我們是上帝的兒女, 彼得告訴我們,我們就「存驚畏來經過恁寄腳佇世間的時陣」。
  5. 在這裡講到,我們活在世間,是「寄腳」。
    1. 好像我們去旅遊,若是玩好幾天,就要找一個旅社、飯店、民宿,晚上可以住在那裡。那叫做寄腳。暫時住幾天而已。
    2. 等旅遊的日子結束,還要繼續住旅社嗎?不,我們要回家。
    3. 對於我們的人生的旅途來講,我們講要「回家」,就是我們的生命結束的時。
    4. 這是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閃避的事情,不管是國王或是乞丐,在死亡的面前,都是一樣的。沒有人可以有特權講「跳過我,去找別人」。
    5. 我們每一個人,有一天,時間若到,都要「回天家」。
  6. 回天家的時,我們要面對的,是天父公正、無私偏的審判。
    1. 我聽過咱在座的兄姐分享過,他們小時候,若在外面作孽、逃學、偷採水果、砍樹、做錯事,他們都不敢回家,跑去躲起來。
    2. 因為回家會被老父打。所以就跑去山上,好幾位一起,自己蓋小木屋,躲在裡面。到了晚上,才偷偷跑回家中的廚房,去偷吃東西。
    3. 作媽媽的知道小孩會回來,都會作內應,廚房的門就不鎖上,讓小孩可以回家有東西吃。
    4. 不過,一但我們在學校得獎,都是用衝的,用喊的,要把獎狀、獎品展給父母看,希望得到父母的稱讚。
  7. 當我們的人生旅程結束,回到天上的家的時候,
    1. 我們是會親像做錯事的小孩,怕嚴格的天父上帝處罰我們,而不敢回家?
    2. 還是我們好像得到獎品,用衝的、用喊的,大聲說「我回來了!」然後得到天父的獎賞、稱讚?
  8. 我們的天父既然在萬人當中,把我們揀出來,將信心賞賜給我們,讓我們可以相信耶穌、接受耶穌作主。那麼,上帝同時就把「回家的盼望」也賞賜給我們。
    1. 上帝向我們保證,當我們回天家的時候,他要給我們的,是獎賞、稱讚。
    2. 所以我們可以抱著得到獎勵這款的心情,來盼望那一天的來到。
  9. 不是講,上帝不照外貌取人,無私偏,為什麼他向我們保證,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得到獎賞?這樣不是不公平嗎?
  10. 上帝豈是不公平?不是;是上帝已經替我們找到解決的辦法。就是耶穌基督。
    1. 從舊約以來,若是有人犯罪,他要得到上帝的赦免,就要捉一隻羊,到祭司那裡,按手在牲祭頭上,殺了那隻羊,然後祭司把血抹在祭壇的四角,然後將羊的腹內的油燒在祭壇上,讓上帝聞到這個香味,就得到上帝的赦免。
    2. 象徵那所犯的做過,移到羊的身上,由那羊替他流血、替他受刑罰。
    3. 這樣,那人在上帝的面前,就得到赦免。
    4. 上帝要替我們解決犯罪的問題,就是拿他自己的兒子,當作贖罪祭的羊,他流血、把我們所犯的罪過移到他的身上,他替我們死,讓我們在上帝的面前,得到赦免。
  11. 既然我們接受耶穌作救主,就已經得到上帝的赦免了,那麼,當我們要回去天家的時候,還會不會被上帝責備?不!
    1. 我們回去的時候,上帝是歡迎我們、接納我們,我們對這個人生必然的結果,沒有煩惱、恐懼;乃是平安、喜樂。
  12. 雖然我們不必擔心將來有上帝的刑罰,但是彼得卻仍然告訴我們,「要用驚畏來經過恁寄腳佇世間的日子」。--彼得勸我們生活的態度,著要「驚畏」,和合本是「敬畏的心」。
    1. 驚畏,並不是要我們好像「著青驚」,而是要我們「不隨便」、不爛慘,我們的生活行踏,要使天父上帝,要使父母,得到尊榮。
    2. 舉例來講,我們若是認真讀書、考試進步、有好的品行,老師打電話來,都是在稱讚的話,父母就會覺得很有光榮,很高興。
    3. 相反,如果老師打電話來,都在講「你兒子/女兒打架、破壞公物、功課都不寫、上課睡覺...」父母接到這種電話,都會覺得丟臉。
    4. 我們出社會以後也是同款。我們有穩定的生活、有為著自己的人生在負責任、打拼,不讓父母操煩,就會讓父母覺得安慰,很高興。
    5. 所以,孝經講『立身行道,揚名於後世,以顯父母,孝之終也』。真正的孝順,不是多生幾個孩子讓父母帶,而是,我們本身,行在正路上、在社會上有好的名聲,榮顯父母的名(讓鄰居對你父母說:你生這個兒子/女兒,真好!)這是真正的孝順。
    6. 同樣,我們是上帝的兒女,我們的行踏,也要榮顯上帝的名。
    7. 當人對我們說『你們信耶穌的,真正跟別人不一樣,真正有夠好』,這樣就讓上帝得到榮光。
    8. 彼得所說的「著驚畏」,就是這個意思,要謹慎我們的所講、所行,不故意犯罪,讓上帝從我們得到榮光。
  13. 當我們知道「我們是上帝的兒女」,我們也要知道,上帝的兒女不是只有我自己一個。現在,坐在我們的前後左右的,都跟我們一樣,都是上帝的兒女。
    1. 所以我們在教會裡面,互相稱呼「兄弟姊妹」,因為我們有共同的老父,就是天父上帝。
  14. 在我們的信仰中,我們不是要追求「自己跟上帝的關係」,不跟別人有交涉、往來;上帝從來也不是獨獨一個人的上帝,他是整個「以色列民族」的上帝。
    1. 我們是在一個信仰的團體裡面,學習跟所有的同信的兄弟姊妹互動、學習跟著大家一起服事上帝、一起敬拜上帝。
    2. 我們是兄弟姊妹。好像家裡的兄弟姊妹一樣。
    3. 若是孤子,就不必吵架,但是,若有2個兄弟姊妹以上,每天爭吵,父母就要頭殼抱著燒了。
      1. 洗碗的時候,會計較;倒垃圾也會計較,掃地板也會計較。
      2. 吃蛋糕會計較嗎?
    4. 人跟人在一起,就會有問題,意見不同、做法不同、個性不同,然後就會產生口角、衝突。在教會裡面也是一樣。
    5. 若是每個人都替自己想,都爭取對自己有利的,整天吵來吵去,那真的是會讓天父上帝,頭殼抱著燒。
  15. 彼得告訴我們,我們都是同信的兄弟姊妹,那麼,我們更需要操練「相愛」,特別是要「從心底切切相愛」。我們這個大家庭,大家和合,才能夠「家和萬事興」。
  16. 什麼叫做相愛?怎樣作才是「相愛」?
    1.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3章說「仁愛是熬寬容、慈悲」--每個人都有他的優點,也有缺點,我們需要多一點的寬容及仁慈的心,看到他的優點,包容、接納他的缺點。
    2. 「仁愛是無怨妒」--不要,看別人比我們更好、成就更好就眼眶赤,忌妒。
    3. 「仁愛無誇口、無品嗙」--不要驕傲、四處展。
    4. 「仁愛無行見誚的事、無求家己的利益、無快受氣、無記得人的歹,無歡喜不義,只及真理相及歡喜」
    5. 然後結論說「凡事忍受、凡事相信、凡事向望、凡事吞耎,仁愛永遠boe無去」
  17. 兄姐,對於作老母的來看,當他看見自己的小孩每天逗來逗去、冤來冤去,這是非常艱苦心的。
  18. 我們的天父,豈不是也有同款的心情?他也期望我們每一位,都是領受他的恩典與救贖的人,在他的家庭中,在教會中,疼兄弟無假,從我們的心底,切切相疼。
  19. 耶穌也說『當我們相愛的時,眾人要從按呢知,我們是他的學生』,用按呢,來榮光上帝。
  20. 兄姐,今天是母親節,盼望我們從這段聖經中,我們一起學習:用驚畏來生活:謹慎我們的所講、所行,讓我們的母親,也讓我們的天父,因為我們得到榮光。
  21. 也盼望,不管是在我們的家庭裡,或是在教會裡,我們兄弟姊妹、親人當中,相愛無假,從心底切切相疼,讓我們的家庭、我們的教會,大家和合,成為有力量、榮耀主的所在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ng Cheng 的頭像
    Eng Cheng

    Eng Cheng 的 一方天地

    Eng 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